筑好“两池”
(2011-07-20 14:07:42)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筑好“两池”
■中国房地产报 宋延庆
房企的所有行为,无论是项目获取,还是营销策划,都要围绕着资金这条主线展开。
本人过去的文章都没有提及“资金”,并不是因为笔者没有资本思维,而是认为资金是企业存在的原生要素。 近期在关于房企成功模型的思索中,又想到了“两池”。所谓“两池”是指房企要构筑好资金池和项目池。当然,筑好“两池”的目的是实现“两高”:高效率和高利润率。就本质而言,“两池”是途径,“两高”是目标。 先说“两池”。如前所言,资金是企业存在的原生要素。笔者始终认为,房企的所有行为,无论是项目获取,还是营销策划,都要围绕着资金这条主线展开——确保资金链安全和投资价值最大化应是企业的第一要务。这恰是企业战略家的思维习惯,至少与专项领域的专家的思维定势不同。毫无疑问,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房企筑好“资金池”是首要前提。至于如何筑好“资金池”,包括拓展融资渠道、建立统一的资金平台等,都是具体措施而已。 “资金池”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如何使“资金池”中的资金的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则是资金使用问题。对专业房企来说,资金使用的唯一途径当然是项目获取和开发投资。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有的企业现金流量多,有的企业少;有的企业负债率高,有的企业低;有的企业资产周转率高,有的企业低。显然,即使不同企业的“资金池”中有等额的资金,但业绩表现可能相差很大,这就自然涉及到了“项目池”的构筑。早年,为了号召房企抓住“黄金十年”的大好时机,笔者曾大力倡导房企一定要进行多项目开发,并认为只有进行多个项目的同时开发,组合好现金流,才能发挥出资金的最大价值。现今,笔者依然坚持这个观点,而且认为至今仍是对多项目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的一大挑战。如果一个企业有三五个项目,是比较容易做好现金流平衡的。但如果有更多的项目,而且项目类型、所在地域又很多,即我们所说的“三多”,就需要对“项目池”进行设计了:要接洽多少项目,要储备多少项目,要运作多少项目;现有项目中,各类项目的结构如何控制,即项目结构平衡问题,也就是“三个平衡”:一是不同地域或不同等级城市项目的结构平衡,二是快速周转项目和长期经营项目的结构平衡,三是高中低端项目的结构平衡。归根到底可以汇总为一个平衡,就是现金流项目和利润率项目的结构平衡。这就要企业以资金链为主线,以调整产品结构体系为切入点,不断调整优化项目结构,最终实现“资金池”和“项目池”的一体化。 “两池”构筑好后,其后的工作就是项目开发的具体工作了。产品设计、工程营建、营销策划,以及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等,都是项目开发的保障措施,是为了实现项目的投资目标。而项目的投资显然是为了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就是实现高利润率。只有实现超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高利润率,才能体现出企业的专业能力。而要实现高利润率,肯定要提高杠杆率,要通过标准化开发和加强管控以提高效率,还要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等。如此,就可实现“两池”和“两高”良性互动。
前一篇:发展经适房方可保障“保障房”
后一篇:说员工听得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