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贷款再度升温
(2011-04-20 16:45:17)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委托贷款再度升温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张晓赫 北京报道
大股东对荣盛发展(002146.SZ)13亿元的慷慨解囊,使游离于民间的委托贷款再度浮出水面。而每当行业调整的前夕,房地产公司间的委托贷款就呈现出激增的态势。
近日,荣盛发展公告称,公司将向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荣盛控股”)委托贷款13.5亿元,贷款利率12.5%,期限2年。
“从利率来看,这是大股东的鼎力支持,目前江浙一带的民间借贷利率都在15%~20%。”东海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桂长元向记者表示。不过,获得委托贷款相助的地产企业显然并不止荣盛发展一家。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贷款消息,而资金大多流向“贫血”的地产行业。就在4月15日,卧龙地产(600173.SH)宣布将向子公司委托贷款1.8亿元,期限11个月,年利率18%。
包括桂长元在内的数位研究人士认为,受去年以来央行9次上调准备金率以及加息的影响,加之地产持续的行业调控,今后委托贷款将持续升温,“并且利率也将较去年上升”。
荣盛发展样本
是次已是荣盛发展今年来的第二次委托贷款。
1月29日,荣盛发展得到大股东2年期的委托贷款2亿元,利率13.5%;再往前回溯1个月,即去年年底,荣盛发展亦获得2年期9000万元的委托贷款,年息13%。
与资金上的频频输血相对应,荣盛发展在土地市场上也是屡屡出手。截止到1月份,以二三线城市为战略目标的荣盛发展,在全国各地四处出击,速度之快、频率之高、数量之多,令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望尘莫及。
仅去年四季度,荣盛发展就通过“招拍挂”,以4.39亿元、9.68亿元、11亿元先后在广东、河北、山东拿下4幅土地。
荣盛发展人士亦表示,整个2010年,公司积极运作,通过股权收购、协议谈判、底价摘牌、公开拍卖等方式,新增土地建筑面积达704万平方米。而根据公开资料,截止到2010年年底,荣盛发展的土地储备总量已高达1700万平方米。在西南证券分析师肖剑看来,这已足够荣盛发展未来两三年的开发。
“大股东委托贷款与荣盛发展积极的业务拓展有关,包括拿地在内,荣盛发展的开竣工面积增长也很迅速,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桂长元分析说。
事实如此,荣盛发展在年报中将2011年的任务定为,计划新开工面积40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7万平方米,销售回笼资金135亿元,增加土地储备50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5%,55%,42%和减少29%。
尽管新增土地储备有所减少,但增长的开工面积仍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支撑。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荣盛发展至少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去年,为“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荣盛发展成立了私募基金。
“一般进行委托贷款融资的项目,肯定都是银行信贷条件之外的。同时,也不一定符合基金条件,基金的投资也需要经过管理人的表决。”在一位市场人士看来,荣盛发展选择委托贷款融资,除了大股东同时完成投资收益外,委托贷款资金用途的多样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至于贷款利率,桂长元表示,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加息,利率肯定比去年高,但相对于民间资本利率,仍比较划算。据计算,仅13.5亿元的委托贷款,荣盛发展就要支付超过3亿元的利息。
此外,1月,荣盛发展还通过单一信托融资5亿元,利率10.5%,这在分析人士看来,只是披着信托形式的另一委托贷款。
规模、利率大幅攀升
荣盛发展的持续委托贷款并不是个案,公开信息显示,还有更多的委托贷款正在流向地产行业。
2011年以来,仅上市公司中就已有广宇集团(002133.SZ)、鲁商置业(600223.SH)等10余家地产公司发布了委托贷款融资公告。
此外,更有非地产企业将闲置资金委托贷款。皖维高新(600063.SH)4月8日宣布,同意向庐江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贷款0.3亿元,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15%,期限6个月。
香溢融通(600830.SH)今年已经发放4笔委托贷款,资金流向全部与地产企业有关。具体包括,向立元集团有限公司提供5500万元委托贷款,期限1年,利率18%;向福建君合提供4950万元委托贷款,年利率15%;向凤凰新城提供6000万元委托贷款,利率18%;向东方巨龙提供5000万元委托贷款,年利率21.6%。
一时间,委托贷款此起彼伏。在市场人士分析看来,这只是委托贷款继续升温的序幕。“几乎每次的行业严控、信贷收紧都会导致委托贷款、信托融资的升温,今年地产行业的委托贷款规模以及利率都会出现大幅攀升。”桂长元认为,2008年地产公司的委托贷款潮就是很好的例证。
而在委托贷款趋于升温的同时,“委托贷款收益”也正在变成一个高频词汇出现在各家公司的年报中。
在香溢融通的年报中,仅发放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就达到千万元,成为利润贡献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地产企业首创股份(600008.SH),去年委托贷款的收益也有800万元。
“不过,预计今年的利率不会高过2008年的高峰,主要是现在的环境还远没有当时艰苦。”桂长元表示。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大股东对荣盛发展(002146.SZ)13亿元的慷慨解囊,使游离于民间的委托贷款再度浮出水面。而每当行业调整的前夕,房地产公司间的委托贷款就呈现出激增的态势。
近日,荣盛发展公告称,公司将向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荣盛控股”)委托贷款13.5亿元,贷款利率12.5%,期限2年。
“从利率来看,这是大股东的鼎力支持,目前江浙一带的民间借贷利率都在15%~20%。”东海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桂长元向记者表示。不过,获得委托贷款相助的地产企业显然并不止荣盛发展一家。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贷款消息,而资金大多流向“贫血”的地产行业。就在4月15日,卧龙地产(600173.SH)宣布将向子公司委托贷款1.8亿元,期限11个月,年利率18%。
包括桂长元在内的数位研究人士认为,受去年以来央行9次上调准备金率以及加息的影响,加之地产持续的行业调控,今后委托贷款将持续升温,“并且利率也将较去年上升”。
荣盛发展样本
是次已是荣盛发展今年来的第二次委托贷款。
1月29日,荣盛发展得到大股东2年期的委托贷款2亿元,利率13.5%;再往前回溯1个月,即去年年底,荣盛发展亦获得2年期9000万元的委托贷款,年息13%。
与资金上的频频输血相对应,荣盛发展在土地市场上也是屡屡出手。截止到1月份,以二三线城市为战略目标的荣盛发展,在全国各地四处出击,速度之快、频率之高、数量之多,令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望尘莫及。
仅去年四季度,荣盛发展就通过“招拍挂”,以4.39亿元、9.68亿元、11亿元先后在广东、河北、山东拿下4幅土地。
荣盛发展人士亦表示,整个2010年,公司积极运作,通过股权收购、协议谈判、底价摘牌、公开拍卖等方式,新增土地建筑面积达704万平方米。而根据公开资料,截止到2010年年底,荣盛发展的土地储备总量已高达1700万平方米。在西南证券分析师肖剑看来,这已足够荣盛发展未来两三年的开发。
“大股东委托贷款与荣盛发展积极的业务拓展有关,包括拿地在内,荣盛发展的开竣工面积增长也很迅速,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桂长元分析说。
事实如此,荣盛发展在年报中将2011年的任务定为,计划新开工面积40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7万平方米,销售回笼资金135亿元,增加土地储备50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5%,55%,42%和减少29%。
尽管新增土地储备有所减少,但增长的开工面积仍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支撑。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荣盛发展至少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去年,为“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荣盛发展成立了私募基金。
“一般进行委托贷款融资的项目,肯定都是银行信贷条件之外的。同时,也不一定符合基金条件,基金的投资也需要经过管理人的表决。”在一位市场人士看来,荣盛发展选择委托贷款融资,除了大股东同时完成投资收益外,委托贷款资金用途的多样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至于贷款利率,桂长元表示,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加息,利率肯定比去年高,但相对于民间资本利率,仍比较划算。据计算,仅13.5亿元的委托贷款,荣盛发展就要支付超过3亿元的利息。
此外,1月,荣盛发展还通过单一信托融资5亿元,利率10.5%,这在分析人士看来,只是披着信托形式的另一委托贷款。
规模、利率大幅攀升
荣盛发展的持续委托贷款并不是个案,公开信息显示,还有更多的委托贷款正在流向地产行业。
2011年以来,仅上市公司中就已有广宇集团(002133.SZ)、鲁商置业(600223.SH)等10余家地产公司发布了委托贷款融资公告。
此外,更有非地产企业将闲置资金委托贷款。皖维高新(600063.SH)4月8日宣布,同意向庐江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贷款0.3亿元,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15%,期限6个月。
香溢融通(600830.SH)今年已经发放4笔委托贷款,资金流向全部与地产企业有关。具体包括,向立元集团有限公司提供5500万元委托贷款,期限1年,利率18%;向福建君合提供4950万元委托贷款,年利率15%;向凤凰新城提供6000万元委托贷款,利率18%;向东方巨龙提供5000万元委托贷款,年利率21.6%。
一时间,委托贷款此起彼伏。在市场人士分析看来,这只是委托贷款继续升温的序幕。“几乎每次的行业严控、信贷收紧都会导致委托贷款、信托融资的升温,今年地产行业的委托贷款规模以及利率都会出现大幅攀升。”桂长元认为,2008年地产公司的委托贷款潮就是很好的例证。
而在委托贷款趋于升温的同时,“委托贷款收益”也正在变成一个高频词汇出现在各家公司的年报中。
在香溢融通的年报中,仅发放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就达到千万元,成为利润贡献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地产企业首创股份(600008.SH),去年委托贷款的收益也有800万元。
“不过,预计今年的利率不会高过2008年的高峰,主要是现在的环境还远没有当时艰苦。”桂长元表示。
前一篇:保障房信托:止渴更需探路
后一篇:银监会拟出台保障房贷款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