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骏置业:追求稳健发展
(2011-04-06 14:50:37)
标签:
房产 |
分类: 公司报道 |
中骏置业:追求稳健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刘关 北京报道
3月24日,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中骏置业,1966.HK)公布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41.31亿元及9.46亿元,同比上涨604.4%及153.4%。另外,其核心净利润上涨848%达8.98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上涨89.2%为0.338元。
在年报发布之前,德银、大福证券等机构便给予买入评级。
但在房地产调控下,人们显然更关心一家公司的长期业绩体现。“中骏置业是一家追求稳健发展的公司,面对市场调控,公司做了充分的准备。”3月31日,在进行全球业绩路演期间,中骏置业常务副总裁李维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国房地产报:据了解,2011年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将集中于中高端项目,房地产调控会不会对公司未来的销售有所影响?2011年的销售目标是多少?
李维:公司目前可售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目前的销售均价在8000元~9000元之间,这样算的话可销金额大概为100亿元。我想卖掉50%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公司把今年最低的销售目标定在50亿元。
公司会根据房地产调控的变化适度调整目标,市场较好时公司会提高售价,市场不好时则会快速出货。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已经实现10.24亿元的销售收入,一季度公司应该能实现16亿元左右的销售额。我认为,公司完成年度销售计划不成问题。
在公司的三条住宅产品线中,高端产品比例较小,而更多是满足改善型需求的中高端产品和满足刚性需求的中端产品。公司高品质的产品长期以来受到市场的认可,所以公司有信心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中国房地产报:在传统融资渠道紧缩的情况下,公司是否有再融资的考虑?目前公司长短期债务的比例是多少,打算如何调整债务结构?
李维:上市以来,公司的负债率一直保持在比较健康的状况。今年年初发行人民币合成债以后,我们的净负债率相比同业还是比较低的。未来,公司会保持一种谨慎和积极的态度,谨慎面对房地产调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在融资方面,公司会继续寻求国内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时也在积极运作境外银行的银团贷款。公司也正在积极探讨一些新的融资手段与融资途径,比如说与地产基金的合作、适时进行信托融资等。
公司注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负债率一直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目前我们短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占比不到13%,债务结构比较理想,近期也不需要调整。公司也非常关注现金流,目前公司有40亿元的现金,而且没有未付的地价款。
中国房地产报:在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公司将采取怎样的土地拓展计划以保证业绩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倾向于那些地区?
李维:截止到去年年底,公司的土地储备已达到840万平方米,其中约65%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圈,其余30%及5%则分布于环渤海经济圈及珠三角经济圈。公司现有的土地储备可满足未来4~5年的发展和建设需要。也就是说,公司现在没有立刻增加土地储备的冲动。
我想,随着新“国八条”的进一步执行到位,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土地市场应该会出现比较平稳的局面,那时候应该会是公司出手“抄底”的时机。公司会在合适的时机在合适的地点去取得合适的土地储备。
公司的战略布局主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海西是公司的大本营,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公司将会在这一区域进一步精耕细作;环渤海是公司成长的关键,公司也会更加关注这一区域。去年公司在上述两大区域新增5幅地块,总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所以公司未来土地储备的增加仍将会着重于这两大区域。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刘关 北京报道
3月24日,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中骏置业,1966.HK)公布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41.31亿元及9.46亿元,同比上涨604.4%及153.4%。另外,其核心净利润上涨848%达8.98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上涨89.2%为0.338元。
在年报发布之前,德银、大福证券等机构便给予买入评级。
但在房地产调控下,人们显然更关心一家公司的长期业绩体现。“中骏置业是一家追求稳健发展的公司,面对市场调控,公司做了充分的准备。”3月31日,在进行全球业绩路演期间,中骏置业常务副总裁李维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国房地产报:据了解,2011年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将集中于中高端项目,房地产调控会不会对公司未来的销售有所影响?2011年的销售目标是多少?
李维:公司目前可售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目前的销售均价在8000元~9000元之间,这样算的话可销金额大概为100亿元。我想卖掉50%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公司把今年最低的销售目标定在50亿元。
公司会根据房地产调控的变化适度调整目标,市场较好时公司会提高售价,市场不好时则会快速出货。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已经实现10.24亿元的销售收入,一季度公司应该能实现16亿元左右的销售额。我认为,公司完成年度销售计划不成问题。
在公司的三条住宅产品线中,高端产品比例较小,而更多是满足改善型需求的中高端产品和满足刚性需求的中端产品。公司高品质的产品长期以来受到市场的认可,所以公司有信心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中国房地产报:在传统融资渠道紧缩的情况下,公司是否有再融资的考虑?目前公司长短期债务的比例是多少,打算如何调整债务结构?
李维:上市以来,公司的负债率一直保持在比较健康的状况。今年年初发行人民币合成债以后,我们的净负债率相比同业还是比较低的。未来,公司会保持一种谨慎和积极的态度,谨慎面对房地产调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在融资方面,公司会继续寻求国内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时也在积极运作境外银行的银团贷款。公司也正在积极探讨一些新的融资手段与融资途径,比如说与地产基金的合作、适时进行信托融资等。
公司注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负债率一直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目前我们短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占比不到13%,债务结构比较理想,近期也不需要调整。公司也非常关注现金流,目前公司有40亿元的现金,而且没有未付的地价款。
中国房地产报:在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公司将采取怎样的土地拓展计划以保证业绩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倾向于那些地区?
李维:截止到去年年底,公司的土地储备已达到840万平方米,其中约65%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圈,其余30%及5%则分布于环渤海经济圈及珠三角经济圈。公司现有的土地储备可满足未来4~5年的发展和建设需要。也就是说,公司现在没有立刻增加土地储备的冲动。
我想,随着新“国八条”的进一步执行到位,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土地市场应该会出现比较平稳的局面,那时候应该会是公司出手“抄底”的时机。公司会在合适的时机在合适的地点去取得合适的土地储备。
公司的战略布局主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海西是公司的大本营,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公司将会在这一区域进一步精耕细作;环渤海是公司成长的关键,公司也会更加关注这一区域。去年公司在上述两大区域新增5幅地块,总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所以公司未来土地储备的增加仍将会着重于这两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