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约苏荷区的旧街区改造

(2011-03-02 16:27:38)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案例

纽约苏荷区的旧街区改造
  
  ■中国房地产报  张劲松/文
  
  纽约苏荷区是19世纪中叶工业化时代兴起的一个工业区。二战后,苏荷区的制造商纷纷辙离,留下的大量车间大多闲置,房租极低。一些青年艺术家发现了这片净土,纷纷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兼住所。久而久之,这里就自然形成了一片艺术家的集聚地。这样的情形,与北京的798工厂和宋庄画家村极为类似。一些现在著名的画廊也都曾是从苏荷区开始发展起来的。
  到了20世纪60年代,纽约开始进行旧城改造,其中的一项计划就是在苏荷区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当这一方案被公众获知时,反对之声纷至沓来。艺术家们组成“艺术家们反对修建快速路联盟”表达抗议意愿。公益团体则组成“铸铁建筑之友”,呼吁保护苏荷区的铸铁建筑群。
  而另一个事实是,苏荷区的旧城改造势在必行。苏荷区当时的居住条件亟待改善,据一项调查显示,当地的“贫民窟”中有15%的房子空置,50%以上的房子破旧不堪,更多的LOFT内则堆满了破旧的地毯和废纸,而附近的街区里,大量公司的员工亟需扩建空间。一些民间团体也一直在给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市政府为苏荷区的几千户家庭建造更新、更好的住宅。
  民众的声音令纽约政府意识到,要顺利改造苏荷区,就不能走其他旧街区改造的老路。在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下,当地政府取消了修建快速路的计划,并出台了“以旧整旧”改造的政策,其整体思路是充分利用苏荷区原有的文化氛围,做到高雅艺术与大众消费的结合,做到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的协调合作。
  苏荷区“以旧整旧”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艺术家们自筹一部分资金与开发商一起建合作公寓,在统楼房的底层只能用于商业用途;取消对改造地点、区域、楼层等一些具体限制,从而吸引开发商前来投资;不破坏楼房的外在面貌,只改造其内部的设施;改造的同时辅之以餐饮业、酒吧业、旅游业和时装业等。
  苏荷区的改造政策保护了当地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旧建筑,也留住了原住区的艺术底蕴,还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来这里居住、创作。至1978年,共有77家画廊在此开业,同时也招来了众多的游客慕名游览。
  除了艺术形态,餐饮、酒吧、旅游、时装等业态也快速发展,许多著名服装品牌都在这里开了分店。及至80年代,苏荷区画廊逾千、艺术家过万,“新美术馆”及世界顶级现代艺术馆“哥根汉姆下城分馆”先后落成,书店、餐馆、时装店生意兴隆,游客络绎不绝,繁荣景象达到顶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