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人民币基金受困资金募集难
(2011-03-02 15:57:30)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外资人民币基金受困资金募集难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与2010年年初多家外资基金高调宣布将试水人民币基金不同,今年开年,当记者抛出何时成立人民币基金的问题时,他们更多表示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2月22日,第三届亚太商业地产国际峰会的“人民币基金”主题论坛上,外资基金经理围绕人民币基金进行了探讨。
他们均表示,目前外资机构成立人民币基金需面对不少挑战,包括各地不一样的调控步伐,资金的退出问题等等。这其中,各家机构虽然探索已有两年多,但均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依然是现有国内成熟LP不多的情况下,能否成功募集资金。
据记者了解,2009年底曾经成功依托私人银行募集6亿元人民币基金的外资机构普凯资本(Prax
Capital,下称“普凯”),在开行业先河之后,至今尚未有新的地产基金募集完毕。
2月23日,普凯资本某内部人士婉拒了本报记者对新的地产基金细节披露的要求,他表示,“地产领域还要看看再说,我们更希望做在前,说在后。”甚至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不信任、非通畅、欠成熟的市场氛围中,外资尝试募集人民币房地产基金成功案例的可复制性究竟有多大值得思考。
在绿野资本集团大中国区董事局主席郑晓军看来,外资人民币基金的募集问题——“钱和基金两头”的关系比较微妙。
“一方面我们看到有很多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成立起来,打算成立自己的人民币地产基金;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在流动性充裕以及开发商资金吃紧情况下,富有人群却没有可用的工具在这个领域进行投资。”郑晓军指出。
业内人士表示,普凯人民币地产基金所开的先河是寻求与私人银行合作。但是,在众多国内地产基金崛起的今天,尤其是2010年之后,私人银行成为众多基金追随对象后,地产基金甚为重要的募集额度就有可能受到限制。
“通过私人银行这一渠道与高净值人士沟通,并不是得心应手。”兆阳房地产某地产投资经理表示,“现在很多高净值人士都是创业的第一代富有人群,由于创业艰辛,他们常常愿意参与到基金管理中,他们对于地产基金的周期判断往往比较短,与外资基金要投项目的时段往往偏差很大。”而求索于其他渠道的外资经理则也比较灰心。某外资地产投资董事总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多年来,他所在公司一直尝试募集人民币地产基金。但是,在他们看来,许多条例还是不明确,束缚了他们“拥抱流动性”的手脚。
“现在机构的资金,比如保险公司,他们可以投资于房地产,但是大家并不确定他们怎么来进行人民币基金的投资。”甚至,“即便管理办法及细则出台了,保险公司的PE业务依然会以自营为主,市场化GP短期内很难获其投资,保险系PE存在所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上述这位董事总经理表示。
当外资基金求道于第三方理财机构,则会同样遇到一些问题。这其中,规模问题再次成为限制。“比如说通过第三方的筹资合作伙伴,但是它会限制人民币基金的规模,所以我们会更加定位于这些企业投资者。”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房地产金融副总裁王刚表示。
而且,相对于投资期较长的外币基金,这些年崛起的外资基金的竞争对手——国内机构成立的人民币基金在操作上更多体现为“短平快”的特点,这也让外资基金经理人在面对竞争对手时,身处尴尬。
一些外资基金经理人对记者抱怨,“我们希望人民币基金也能采用像美元基金一样的操作策略,如果投资较短的项目,其实是对投资人不负责任的做法。”看来,外资基金的人民币地产基金之梦还需要走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