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复地退市探源

(2011-02-16 15:34:17)
标签:

房产

分类: 公司报道

观察

上海复地退市探源
  
  ■中国房地产报 宋振庆/文


  在整个复兴国际地产资产整合布局中,上海复地私有化显然是关键一步。交银国际预计,母公司复星国际需要为此动用约25.5亿港元,而更大的代价是放弃上海复地的上市地位。
  “红筹上市要获得内地和香港的双重审批,能够鲤鱼跃龙门本来就不易,重新跳回去是非常可惜的。”盛富资本总裁黄立冲说。上海复地2002年筹备上市,但一波三折,两次暂缓,直到2004年才得以成功上市。
  上海复地方面称,私有化的原因是公司作为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注册公司,海外融资能力非常有限,母公司因条例规定而无法向公司注入资本,导致上海复地的负债比率偏高,这又进一步削弱其融资能力,对未来发展是一种障碍。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去年6月底,上海复地申请发行内资股融资以求减轻负债的方案遭到中小股东阻击,触痛了复星国际高层。”有知情人士透露。
  更重要的是,如不退市,中小股东的意见很可能将左右复星国际地产资产整合的成败。黄立冲说,上海复地与复星国际之间的关联交易不仅要经过监管层繁复的审批,还要雇用第三方独立顾问进行评估等,而最后复星国际还不能投票,只能看中小股东的脸色决定命运。一旦中小股东认为估值不合理或对自己不利,就可以直接否决而令重组流产。
  一位港股评论员认为,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复星国际目前持有上海复地股份达70%以上,鉴于流通股不能少于25%的规则,复星国际的可操作空间也仅有不超过5%的股份。而很多重大重组都需要上海复地以发新股的形式进行,这显然抹杀了很多注资的可能性。
  对上海复地而言,私有化退市确实有很多便利。“从公司决策效率的角度考察,在非上市公司的组织形式下,决策程序可以更有效率。”一位投行人士认为,“重要的新计划不需要过于详尽的研究,也不需要向董事会报告和对公众披露,可以更为迅速地采取行动。”“还有一种可能是,复星国际未来大的地产资产整合动作会提高其房地产收益,或许控制人希望能够独享该利益,而不是与中小股东共同分享。”上述港股评论员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