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大佬全线缺席
(2011-01-26 15:12:38)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土地楼市 |
一二线城市开年“投地问路”
房企大佬全线缺席
新年伊始,全国多个重点城市的土地首拍陆续登场,但拍卖现场却难觅地产大佬的身影。
在“最严格的调控”将继续的大背景下,记者对今年多个城市的土地首次出让进行梳理后发现,在2010年度供地收入排名靠前的城市中,2011年土地首拍的境遇大不相同,有的交易火爆,有的平淡收场,有的则遭遇流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个冬天有点冷,无论热点城市还是一线房企,都明显带有观望的色彩。
杭州:知名房企缺席
1月3日,杭州举办2011年首场土地拍卖会,出让地块均位于杭州西湖区。其中,23号住宅地块位于杭州著名景点西溪湿地附近,拥有天然景观资源。
在拍卖会上,杭州绿城、滨江等房企均缺席,万科、保利、远洋等也不见踪影。杭州比较知名的开发商,只有德信、昆仑出现在拍卖会上。德信中途悄然退出,昆仑则一直按兵不动。
备受关注的23号地块,在经过19轮竞价后,最终以7.06亿元的总价被浙江万厦房产竞得,楼面地价13796元/平方米。杭州知名地产人士章惠芳表示,如果该地块放到3月或4月拍卖,楼面地价会在15000元/平方米以上。仅从当日的成交价格来看,说明开发商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
该地块位于杭州主城区,又在西溪湿地旁,地段优越,十分稀缺。绿城房产2008年竞得该地块附近的一宗地块,楼面地价为11142元/平方米,后期楼盘售价约为2.9万元/平方米。
此次首拍的其他几宗地块体量相对较小。章惠芳说,品牌公司所需的地块大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所以对小地块热情不高。而去年拿地不多但资金充裕的中小公司,则表现踊跃。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杭州每到市场调控时期,主流开发商一般忙于应对严峻的市场,不会增持土地,中标的常常是新来者。
南京:仅有一家报名
1月11日,南京市国土局举行2011年土地市场首拍。交易大厅场内空空荡荡,到场的开发商只有南京凤南投资有限公司一家,现场观摩的业内人士也只有寥寥数人,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准备竞价牌、投影仪等设备。
4宗位于六合区的准别墅用地,只有凤南一家开发商报名竞买。经过简单的程序后,主持人即宣布全部底价成交。4宗地块出让总价为1.436亿元,折合楼面地价为1100元/平方米左右。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新年首拍显得异常冷清。
此次出让的4宗地块均位于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水库附近,地块紧紧相连,实为一幅大宗地块分割而成。4宗地块的总出让面积约为13.8万平方米,总出让价格不到1.44亿元,均为二类居住用地。其中面积最大的达7.3万多平方米,最小的也接近1万平方米。容积率分别在1~1.2之间,均为准别墅、低密度住宅用地。
凤南投资一位陆姓负责人在拍卖会后表示,虽然是底价拿地,但“感觉价格还是有点高”。
尽管4宗地块位置相对较偏,不具有代表性,但南京市土地市场新年首拍冷清开局却是事实。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南京土地市场将更加平稳。南京市国土部门相关人士则表示,2011年经营性用地供应计划目前尚在研究制订之中,土地的供应量、供应结构等都还没有确定,最终出台估计要到三四月份。
沈阳:优质地块遇冷
1月7日,沈阳市2011年度首场土地拍卖会冷清收场。
当天计划共有3宗地块进行拍卖,分别为西江街东(加油站)地块、东洋制钢A地块、东洋制钢B地块。最终,只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石油分公司竞得西江街东(加油站)地块。
该地块坐落于西江街东侧,将用于建设加油站使用,规划土地面积为2819.7平方米,经过竞买人3次举牌加价后,最终以11020元/平方米的价格成交。
据了解,另外两宗地块东洋制钢A和东洋制钢B,由于报名人数不足,当日并未参与拍卖。作为业界关注的优质地块。这两宗地块位置相邻,面积分别为86810.17平方米、47961.73平方米。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两块地适合一家房企同时获得,然后进行整体开发。
在沈阳从事房地产研究多年的郑女士告诉记者,这两宗地块面积过大及目前政策不明朗,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都采取观望态势,除非对于某个地块的情况特别熟悉,或是对地块关注很久,才可能果断出手。
“大家现在越来越谨慎了,尤其是央行刚刚又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对于开发商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上海:未现激烈争夺
1月6日,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排名第二的上海市迎来首场土地拍卖会,总计12.97万平方米的嘉定4宗土地同时推出。但上海2011土地第一拍并未出现业界预想中的激烈争夺,其中两宗地块无人竞价,最终成交额合计6.9亿元。
此次嘉定推出的4幅土地包括3幅商办用地和1幅住宅用地。其中高台路以南、沪宜公路以西商办地块被上海明发以3.87亿元拍得,溢价率115%,为当日最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该宗地块出让信息中,对土地到期后该如何处理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规定将由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这种提及土地到期后处理方式的要求,在土地出让中尚属首次。
1月17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布《“土地期满后的处理方法”相关内容说明的通知》对此作出解释。所谓“出让期满无偿收回”,是针对“出让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该宗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处理方式。”但业界认为该解释仍显模糊。
上海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宋会雍表示,2011年上海保障房用地将占总土地出让面积的较大部分,商品住宅用地和商办用地比例相对较小。其中,商品住宅用地的规模更为有限。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上海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可能少于去年。
武汉:商业用地居多
1月11日,武汉市首场土地拍卖会落幕,挂牌的28宗地块共成功出让24宗。有1宗因无人报价流拍,3宗因故延期。据统计,此次土地拍卖共成交土地面积约1844亩,成交金额49.34亿元。
在当日的土地拍卖会上,中心城区的优质地块备受开发商青睐。其中,汉口王家墩CBD区域一宗涉及商业金融开发的地块,最终以4.6亿元被武汉西北湖地产竞得,楼面地价8778元/平方米。
与中心城区激烈争抢的情形相比,郊区地块则明显遇冷。除7家房企耗时1小时竞夺蔡甸汉乐村一宗3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2家房企争夺江夏纸坊的一宗地块外,其余15宗郊区地块均以最高有效报价成交,平均两三分钟即成交一宗。
区别于去年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主的土地出让,武汉新年首场土地拍卖以商业用地居多。当日成交的24宗地块中有20宗涉及商业、金融开发,此外还有2宗属休闲度假用途。
参加当日现场土地拍卖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此次拍卖中,冰火两重天的趋势很明显。中心城区优质地块表现抢手,而配套不足的远郊地块,则受到冷落。
合肥:“地王”这边独好
1月6日,2011年合肥市土地拍卖拉开帷幕。其中,位于蜀山区长江西路与潜山路交口西北角的W1005地块,引来融侨、建业、新华置业、旭辉等9家合肥知名房企的竞争,最终被加拿大松芝国际羲福房地产(合肥)发展有限公司以5.9亿元竞得,溢价率高达178%。创下合肥住宅楼面地价新高——1420万元/亩。
记者了解到,W1005地块的竞争十分激烈,土地面积仅为41.56亩,现场竞买单位却有9家,竞价时你追我赶,多次出现10万元的跳价,让现场的观摩人士惊叹不已,而最终1420万元/亩的成交单价更是震撼全场。
一位参与现场拍卖的业内人士表示,该地块是该区域内难得的明星地块,受到众多开发企业的争夺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此之高的成交价则在意料之外。此前业内预言,该地块将刷新蓝鼎集团去年创下的970万元/亩纪录。一名房企负责人曾对媒体透露,如摘得W1005地块,他们的理想价位是1000万元/亩。
2010年,合肥土地市场在曲折中度过,一度冷清甚至连续几个月停止供地,至年末市场逐渐回暖。而2011新年伊始,土地市场开局即为1420万元/亩的天价。多数人士表示,2011年首拍即诞生“地王”,其带来的市场冲击和心理影响不容忽视。
记者手记
最严格调控将继续
在“地价越调越高”以及所谓“第三次调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面前,各地先后迎来新年的土地首拍。尽管体量、数量各有不同,且几番热闹,几番清冷。但对业界而言,投石问路亦可管窥2011年之土地市场大势。
2011土地首拍,恰逢土地市场调控,多城市地价居高不下且地王频出的当口。但相比往年,受春节影响土地供应偏少,住宅用地交易活跃,但一线城市也没有出现逢地必争的态势。
在本年度开局之拍中,鲜有一线房企的身影。一方面因为出让地块过小,难入品牌房企法眼。一方面,一线房企新年度预算及各方面规划尚未成型,市场行为保守亦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国土部通过多渠道透露出进一步调控意图后,市场一片风声鹤唳,放弃更为谨慎。
地价上涨、土地增值税调整、房产税试点、闲置用地调查处置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土地市场前景模糊。业内期待2011年的全国两会,能为土地市场政策最终定调。从近日一线城市京沪深的地方两会来看,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1年房地产调控继续从紧的思路。“最严格的调控”将继续推行,房产税渐行渐近,保障房的建设及供应将进一步提速。
北京已出台限价拍卖的相关政策,业内称全国两会后,部分城市将会跟进。
岁末年初货币政策一再收紧,则令房企的资金链面临进一步考验。因此,2011年的土地首拍,无论热点城市还是一线房企,都明显带有观望色彩。
相对而言,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型房企则比较活跃。二三线城市受调控影响有限,且本身市场发展平稳;中小型房企在二三线城市,则具备如鱼得水的自然优势。
在参加首拍的地块中,值得关注的还有商业地块的受宠,这在以往并不多见。武汉、天津、苏州等地的土地首拍,商业地块现场竞拍过程火爆异常,多幅地块溢价超过100%,商业地块一跃成为新年土地市场新热点。
对此,业内认为这是调控之后的转向。有市场开发人士表示,在楼市政策调控频繁、市场波动的环境下,单一专注于住宅开发业务风险过大。在此形势下,许多住宅开发商转而向商业地产挺进,以平衡风险、寻求更广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