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大企业做小

(2010-07-20 14:50:21)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把大企业做小
  
  ■中国房地产报  任柏菘/文
  
  企业规模和企业的市场反应力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企业的心病所在。“大企业病”体现在程序复杂、流程冗长、官僚体制、员工宁可无功不可无过,在市场上反应迟缓等,这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无疑是致命的。
  而“把大企业做小”是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授权方式的变革,赋予与市场和客户直接接触的一线员工以决策权,将管理结构从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结构,变成细胞式的自组织模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这也是一些企业已经着手尝试的,如佳能的细胞式组织模式、海尔正在推行的自主经营体模式等。
  
  细胞式生产方式
  
  军队是天然适合一线决策的组织。战场瞬息万变,任何一个决策拖延都可能影响战局,所以才会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美军进驻阿富汗初期,曾派出一个小分队突击。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士兵,每个人都配备有先进的通讯设备,一旦发现敌情,他们就可以呼叫后方的炮火和空中力量进行打击。这种超强的前线决策效率,大大提高了美军的战斗力。
  在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中,越来越复杂快速的形势变化,也需要一线员工做出决策,分散的生产方式也会显得更有效率。
  佳能从1997年开始采用一种被称为细胞式生产方式的自律分散型生产方式,将生产线拆分为一个个的生产组装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精通多道工序,而不是如以前每个员工只熟悉一道工序。每个操作者在独立的制造生产线上操作,赋予一线以灵活生产的权力。1998年变革即开始取得成效,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近50%。
  日本一些大企业也在逐渐采取佳能的细胞式生产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华为也加入了“让大企业变小”的阵营。当华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跨国公司之后,作为治疗大公司病的药方,任正非提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逐步将决策权向一线下放。
  房企也天然适合自下而上的细胞式组织模式,房地产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的价值是通过员工的知识和创造力来实现的。一线员工了解市场的瞬息万变,又了解自己和公司的战略时,他们的决策往往更适应于企业的发展。
  如果在现有项目组的模式之上赋予项目组足够的自主决策权,同时在集团管控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监控,可能是房企未来发展的方向。据本报记者了解,海尔地产、阳光100集团正在尝试给予一线以决策权的组织模式。
  
  自主决策下的激励模式
  
  决策权下放的前提,首先是员工有主动工作的动力。
  战争中可以将呼唤炮火的权力交给前线的士兵,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同仇敌忾,大家都有“打胜仗”的团队目标。没有人会为私人利益而做出违反团队目标的决策。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大敌当前”的假设并不存在。每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是一句听上去不错的口号,也是一句不高明的谎言。所以,决策权下放前,如何让员工有充分的决策热情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利益之外,员工和企业有着众多的目标不一致。调整这些目标,使得企业与员工有着统一的敌人和目标,才可以使决策权的下放,不会造就员工徇私的温床。
  在知识密集型行业里,为将大家的目标捆绑到一起,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员工持股的方式统一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目标。但股份制并不是万能,员工持股能保证利益共分享,却并不能保证员工时刻勤奋。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三个和尚都是“股东”,也都是“合伙人”,但是当责任不明确的时候,每个和尚都不再有动力劳动,他们都在等待分享别人的成果,而不再付出自己的勤奋,最后只能共同忍受没水喝的现状。
  
  决策权下放与独立绩效
  
  为了避免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避免股权激励造成的责任不明。很多企业在下放决策权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结果管控。将员工或团队的局部成果,作为考核员工的主要方式,使得决策权的下放,变成局部下放和局部考核。
  有些企业实行了以员工为组织核心的业务链条,将领导推动员工的工作,转变由员工主动的推进,并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就成为员工的资源,为了实现自己的团队目标,员工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尽可能多的获得领导的支持。
  显然,在一个需要整体配合的企业中,或者是整体配合的团队中,任何一种形式的独立核算,都很容易造成大家对内部资源的争夺,内耗是以局部放权来激发员工主动性的必然副产品。
  战场上,如果只奖励那些冲锋在前的团队,只奖励第一个占领敌军阵地的战士,那么每个士兵都会要求更多的后方支援,而不再追求精益求精的判断。
  同时,局部权力下放也会有流程的隐患。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又会在流程上加强对决策权的管控,对基层组织和员工进行资金和人力的控制。运用分割的做法将决策权的下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个办法解决了浪费问题之后,出现了新的问题,团队的行为一旦超出授权范围,就又回到了审批的流程之中,而且知识型工作中,这决策权的范围又很难界定。限制过紧会影响员工价值的发挥,限制不足又容易带来资源浪费。
  决策权的下放已经成为迎接未来市场的必然选择,要控制住下方的权力,既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又不带来目标的分散,就成了企业面临的重大管理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