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125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来第二轮宏观调控

(2010-07-13 13:53:32)
标签:

房产

分类: 政策时局

老姜说市
何来第二轮宏观调控
  
  ■中国房地产报  姜炜

 

  近日一条新闻流传甚广,曰第二轮宏观调控将至,标题十分骇人。然仔细读来,所言涉及部分地方政府出台“新国十条”地方细则,以及国土资源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两大房地产及土地主管部门落实调控具体措施之举。不禁对第二轮宏观调控之说无语。
  众所周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历时多年,然最受广大公众、媒体与业界质疑的就是其落实、执行情况。仅以国土部门为例,开发商囤地之说是老生常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全国范围的大检查,可是年年排查,年年此问题依旧位列亟须解决之问题。前两日国土部领导开会,又提及了囤地问题。似这等主管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情都久拖不决,令人费解。或许真如业内所认为的,囤地之说本身并不科学,只不过是将诸多遗留问题一并算到了开发商头上,以囤地一言以蔽之。
  回到所谓第二轮调控之说。对于国土部而言,再次强调严格执行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出让合同相关条款,似这种内容亦可炒作成为调控新举措,只能贻笑大方。如果各地申报、国土部门汇总并正式发布的土地供应计划都无法落实,恐怕公众真的有理由对国土部感到担忧了。尤其是各地的保障房供地计划并未占到总供地水平较大比例,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阻力。至于土地出让合同,一般而言开发企业并不愿意违约,但结果多是“商量”而得。
  如果说国土部此次各地局长会议几条要求可以被解读为新的调控政策,那么地方政府出台对于“新国十条”的具体落实细则,实不构成什么“第二波调控政策”。否则,第二波调控早就有了,君不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城市均早已出台相关细则。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其他大批城市可以不必出台细则?
  让我们再看看相关报道中提及的第三个单位——住建部在做什么。个人认为,相比而言,住建部目前所做之事实为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之基础。加快地方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其重要性无论如何描述均不为过。以公众目前比较关注的二套房为例,恰恰是因为缺乏全国范围内统一联网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才使得二套房认定变得如此困难,最终搞得又是个人申报、又是“认房又认贷”,把个原本可以简单到输入一个名字或者身份证号的事情演变得复杂无比。而该系统如果建立,还可起到其他多项功效。一是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掌握,相对容易得多。对于形势判断可以更加接近于真实,不至于形成“跟着感觉走”的局面;二是对于中央一直推动的“反腐倡廉”工作会有相当支持作用,让腐败分子在房子这个环节无从遁形;三是对于保障房的分配形成一定的监督作用。至于不会出现住着豪宅,享受着保障房的情况。这么好的一个制度,早就该做,现在才开始推动整合工作,为时稍晚,后果就是目前的房地产诸多乱象,以及为此浪费的大量交易成本。当然,晚做总比什么都不做好。至少我们可以期待,当住建部主导下,最终全国建立了一个联网统一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任何一个公民及其家庭在中国城镇中拥有的房产可以一目了然。到那时,相信我们再讨论中国房地产许多问题,都将言之有据。
  总之,上述所有的工作或为房地产主管部门之本分,或为落实“新国十条”之必需,似无多少所谓“新政策”,也就完全谈不上什么“第二轮宏观调控”。先把现有的政策落实执行好吧!当然,如果有些政策本就不合理、不符合现实,或许落实不了也正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