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恢复抢地节奏
(2010-06-21 15:09:50)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土地楼市 |
保利恢复抢地节奏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在土地市场上渡过近两个月的观望期后,实力型房企开始新一轮的攻城略地。据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月11日公告,保利地产斥资近56亿元在多处城市获得地块约178公顷。
该公告发布前一天,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出的《1~5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4%。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同时表明: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用地实际成交量只占总供应量的不到50%,且土地价格已下降了近20%~30%。
分析人士认为,国土部2010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高达18.5万公顷,较2009年增长超过1.4倍,较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增长2.1倍。与充足土地供应相对应的是低迷的土地市场,所以新政结束模糊期后,市场势必有反弹。而保利地产等嗅觉敏锐的实力型房企已经意识到土地市场正进入抄底时刻。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由于2010年计划供应的土地面积大幅增加,而新政出台后土地市场一度遇冷。对于资金充足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来说,此时正是扩大土地储备、超越竞争对手的绝佳机会。随着行业调控政策逐渐清晰,开发商以往通过囤地谋取利润的模式将得到抑制。企业应综合评估自身实力和新增土地状况,并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合理拿地,理性成长。
56亿连下九城
保利地产的这份公告显示,5月份以来,在成都、上海、中山、南昌等城市,分别有9宗地块被保利收入囊中。据记者统计,这些地块成交总价接近56亿元,公司净用地面积合计约178公顷。
具体为,保利通过挂牌取得上海市浦江镇中心河以南C1-1、2和A3地块;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地块;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神涌村的商住地块等7宗地块,成交总价约47.49亿元,净用地面积148.4公顷。
通过拍卖方式取得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碑石堰村商住用地,成交总价约3.26亿元,净用地面积17.4公顷。还通过股权拍卖取得南昌市高新区北端京东大道商住地块,成交总价5.2亿元,净用地面积12.09公顷。
其中,最大面积地块为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神涌村商住地块。该地块净用地面积97公顷,由保利旗下控股子公司保利广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挂牌方式取得,成交总价为19亿元,公司拥有权益容积率面积39公顷,用地性质为商业住宅。
新政出台后,土地市场一度遇冷,一向以大手笔运作的保利也表现平静。进入5月后,保利开始出手,似乎有意恢复拿地节奏。月余时间连拿9宗地块,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市抄底,敏锐的保利究竟嗅到了什么?
“整个行业都沉默了”
“整个行业都沉默了,现在不好说什么。”保利地产新任董事长宋广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宋广菊没有谈及这9宗地块战略部署的详细内容及接下来的新项目,仅建议记者多留意保利近期的公告内容。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今年1~4月,保利地产在土地市场共投下159亿元,排名居首。进入4月份后,土地市场鲜有保利的消息。据保利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位计划管理部经理透露,北京土地拍卖会他几乎每次都去,但仅限于看看现场情况。
调控新政进入到“模糊期”后,土地市场的观望色彩依然很浓厚,这是业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房地产企业之所以在拿地策略上一度表现犹豫,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房产新政有两剂真正的“狠药”还没有下:一是加息,二是开征房产税。
记者发现,事实上保利拿地的脚步并未停顿多久。根据保利地产发布的公告,今年以来,仅有4月份没有数据显示保利有地块进账。地产调控进入5月份后,公开资料显示保利以31亿元分别在上海、成都和沈阳共获取4幅地块,建筑面积为89公顷。
记者根据保利地产的历次公告测算,今年以来,保利已斥资214.71亿元拿下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多宗地块。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从保利及其子公司近日竞得的这些地块看出,尽管“商品房市场和土地市场降温”呼声一片,但那些选择沉默的企业也仅仅是沉默而已,拿地节奏并未停止。
大企业不能观望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5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中,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有所上升,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购置费同比涨幅明显。分析人士指出,这昭示出房地产企业依然看好未来市场,并在土地市场大显身手。
而在这种行业长期发展前景看好的心理预期下,保利等实力型房企所谓“逆势抄底”的策略仍为理性之举。该人士表示,房企之间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土地储备之争,并举例2008年“拐点论”出现时,保利所选择的积极土储策略,一度使保利在市场恢复后占尽先机。
高策地产顾问董事长李国平对记者表示,针对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会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从更长的周期来判断,房地产行业还是会有一个平稳发展的过程,这是个最根本的判断。
李国平表示,市场低迷时小企业可以选择等待,但大企业不能观望,尤其表现在拿地方面。
无论市场低迷与否,像万科、保利等大型企业在土地储备上必须保证一定数量。“不能说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都没有拿地举动。那根本不可能,等到再拿地的时候成本就很高了。”上述人士也同样指出,对于大企业来讲,只要对长期的市场形势没有绝对的悲观,就必须要有常规的拿地计划。在业内普遍认为形势不太好、竞争不激烈的当下,很多供地方都有一些拿地优惠条件,拿地是理性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