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央企资产中骏置业布局环渤海
(2010-06-16 14:53:21)
标签:
房产 |
分类: 政策时局 |
收纳央企资产中骏置业布局环渤海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6月4日是截止日,是时只有我们一家企业。”6月9日,中骏置业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裁李维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这几天,我们就会将1.26亿元打过去。由于我们有自己的团队在北京,顺利的话,项目将马上进入实质性阶段。”
6月4日,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中骏置业,1966.HK)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将中石油下属房地产公司北京都市圣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都市圣景”)100%股权摘牌,成交价1.26亿元。
值得注意的,这一项目为今年3月国资委出台非地产主业央企“劝退令”后,央企第一个将全资拥有的房地产公司100%股权予以公开转让的项目。
对中骏置业来说,通过对该项目的摘牌,其获得了在北京的第二项资产。李维同时表示,中骏置业此前一直密切关注央企退地的情况,如果还有挂牌转让合适的地块,公司将不排除继续借此方法增加土地储备。
直面拆迁问题
据本报此前对中石油都市圣景资产情况的报道,其核心资产为拟开发的华龙大厦项目,该项目坐落于北京北二环德胜门核心区,而区域优势正是这一资产为中骏置业所看重的重要原因。
李维介绍,于今年2月登陆港交所后,中骏置业便一直积极拓展环渤海经济圈地产业务。5月26日,中骏置业以4.23亿元成功竞得鞍山市规划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这是继山西中骏国际社区之后,中骏置业布局环渤海的又一大盘。
“通过此次摘牌,中骏置业将继成功开发北京CBD的世界城项目后,在北京市核心城区打造又一项目。”在李维眼中,这一项目的获得与中骏置业在今年年初上市后“拓展环渤海”的发展战略有关。
据其介绍,中骏置业在北京开发的世界城项目已近尾声,随后一直寻机在北京拿地开发,此前曾参加过几次土地拍卖会,因地价太高未能如愿。得知中石油1.26亿元挂牌转让子公司项目后,中骏置业就与其接触,并缴纳了3780万元的保证金。
不过,成功摘牌还只是中骏置业的第一步。
据了解,由于该项目是通过法院拍卖渠道获得,大量拆迁受阻、规划调整等历史遗留问题使得该项目的开发并不像想象般顺利。
目前,中石油在该项目上投入了8000万元资金,占到预计总投资额2.7亿元的30%,而这次产权交易也包括该项目6498万元的欠款。
对此,李维表示,债务问题由于有北交所的介入而“比较清晰”,不会产生太大问题。至于拆迁,中骏置业民营企业的身份则较国有企业更显灵活。
“我们在世纪城项目上的团队有过拆迁经验,这些团队将会直接到都市圣景项目上。”李维补充说,公司初步预计,算上拆迁等成本,这个项目每平方米楼面地价至少约1.7万元,再加上建安成本和精装修成本,开发后的楼盘售价每平方米将不少于4万元。
“根据土地性质以及土地规模,我们基本上会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高端住宅项目。”李维说。
区域协调布局
尽管在外界看来,都市圣景因债权债务和拆迁等问题很可能成为接手方的“烫手山芋”,但是对于中骏置业而言,它们则更看重获取北京地块的战略性意义。
“都市圣景所拥有的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商住楼项目,对于有些开发企业而言,体量不是很大,但对我们来说则比较合适。”李维表示,“毕竟我们是一家中型的房地产公司。”同时,中骏置业也非常看好在北京的核心地段打造项目的战略意义。“公司上市之时,一些投资人都是看到了我们在北京的项目,才对我们公司有所了解。”李维介绍。
至于未来在北京的拿地计划,李维表示,对于许多想通过并购获得土地资产的非北京企业而言,通过北交所摘牌的方式比较透明,更为安全。
公开资料显示,中骏置业至今拥有土地储备超过700万平方米,其中去年新增土地储备超过145万平方米,其中约84%位于海西经济圈,其余16%则分布环渤海经济圈及珠三角经济圈。
中骏置业曾表示今年拟斥资30亿元,新增3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而公司近期的收购活动也确实比较频繁,包括上述北京以及鞍山等地块在内,至今已取得土地260万平方米。
在近期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成交量下滑的背景下,中骏置业拿地的步伐并没有放缓。李维介绍,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将有不少项目会推出,主要位于三线城市。他表示,因需求较大,故没有减价压力,公司亦无意下调全年的销售目标。
“截至5月底,公司现金12亿元,负债率为23%,除了分期付款的土地款之外,已支付包括早前购入的鞍山及福建省土储在内所有土地出让金,目前并无资金压力。”李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