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分银行暂停开发贷

(2010-05-18 12:59:01)
标签:

房产

分类: 封面故事
部分银行暂停开发贷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张晓赫  北京报道
  
  季度信贷额度的严格分配和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硬性监管指标的约束,加之房产新政的威慑,正使银行纷纷对房地产开发贷痛下杀手。
  “开发贷现在已经暂停发放了。”浙商银行内部人士5月12日向记者透露,由于此前的大量放贷,该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发放开发贷。
  中行市场部人士则表示,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商业银行难以做到信贷投放均衡到月,在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多重约束下,将使银行新增贷款空间不断压缩;房地产调控趋严,也会使部分银行开始重新审视地产信贷风险。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一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信贷负责人坦言,尽管实施信贷投放季度调控,但大部分银行仍选择了季初抢贷。“相信到本月,多数银行可供调配的信贷额度都已捉襟见肘。”
  一位隶属四大行的从业人士也表示:“目前资金比较充裕的只有工行和建行,而信贷紧张的状况估计要等6月过后才能改善。”相较年初的信贷总量乐观,部分市场人士也开始变得谨慎。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分析师刘俊郁直言,近期一揽子的货币收紧政策,已说明央行开始关注资金面的宽松情况,“宽货币、紧信贷”的格局很有可能变为“紧货币、紧信贷”。
  
  5、6月断贷期
  
  对于此次暂停开发贷,浙商银行上述人士将其解释为“自身的市场化行为”,而并非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
  但在同业人士眼中,这种“市场化行为”背后的含义与原因已是路人皆知。“现在监管部门对银行信贷投放的控制严上加严,除了要求银行制定月度信贷计划,对信贷风险也是屡屡要求银行自查上报”,一位商业银行人士解释,在监管部门严格的季度信贷节奏调控下,“4月份放贷过快,现在对于地产信贷大户,部分银行甚至已经没子弹可用了”。
  为了制止银行往年“上半年抢贷,下半年紧缩”的行为,今年银监会采取了严格的按季度调控的方式控制放贷节奏,并将年初设定的7.5万亿元新增贷款额度按季度划分比例为3∶3∶2∶2。
  “这样划分下来,尽管目前总体信贷的季度增量较为符合监管意图,但实际上一些商业银行在月度分配上仍是难以做到完全平衡,之前的年初抢贷,变成了季初抢贷。”上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信贷负责人表示。
  这一说法并不缺乏数据支持。今年一季度,就曾有银行一天用完一个月的额度,一个月用完了全季度的增量。在2月份,迫于额度的短缺,该行就暂停了房贷业务的审批。
  一位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银监会的窗口指导已成为常态。“一季度的时候,中行、中信银行等几家银行就由于放贷过快而接受惩罚性票据,前些天又有部分商业银行由于月度放贷不均衡而被召去谈话。”该人士表示。
  但4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部分商业银行政策依然难改紧缩政策下的季初放贷冲动。
  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740亿元,同比多增1822亿元,高于此前市场预期。而按照30%的季度放贷额度计算,月均投放贷款应在7100亿元左右。
  “加上一季度超额投放的部分以及目前连续的流动性回收,这意味着5、6月份商业银行的可支配信贷已经很少。”上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信贷负责人认为。
  此外6月底即将严格执行得存贷比红线,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5、6月份的信贷严重缩水。
  “股份制银行的压力会更大。监管部门要求到今年6月底严格执行75%的存贷比红线,但由于很多银行由于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大量放贷,存贷比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红线,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银行将会更加惜贷。”上述中行市场部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中信银行存贷比达到79.62%,深发展为79.15%,招商银行为73.69%,交通银行接近72%,兴业银行也接近72%。
  而一季度银行间交换数据也显示这一状况并无好转,12家股份制银行平均存贷比高达77.3%,按贷款总额/存款总额统计口径,民生银行存贷比为83.3%,交通银行为78%。
  对于这种增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尽管一季度总量信贷较为符合监管,但实际上五大行适度减少信贷增量的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一季度仍是暗中加码了信贷投放。”“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候,迫于监管压力,部分逼近红线的股份制银行在5、6月份,将会进一步缩紧信贷投放。”工行人士表示。
  
  信贷愈紧
  
  但在部分从业人士看来,即使熬过了5、6月份的断贷期,未来的信贷环境也并不乐观。
  截至目前,尽管央行仍未使用价格工具加息,但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所带来的警示作用已不言而喻,再加上不断发行央票回笼资金,未来银行的信贷环境,特别是对于存贷比接近超标的银行,依然比较严峻。
  “一方面在当前环境下,股份制银行的吸储依然难以短期内得到大量补充,另一方面连续的准备金率上调,也加剧了银行的资金拆借成本。”上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信贷负责人表示要想有效改善存贷比,除了再融资,银行还要花费很大功夫,“如果得不到改善,只能缩紧信贷。”根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中国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58万亿元,最严重的3月份少增了约8799亿元。
  然而最让坊间对未来信贷形势产生疑虑的,仍是近来监管部门一揽子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交替使用。
  今年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频频回收流动性。据摩根士丹利估计,央行在过去10周已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市场上总共回收流动性1.1万亿元,相当于3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的作用。
  与此同时,准备金率也在不断接近峰值。5月10日,央行年内第3次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7%,距历史最高点17.5%仅一步之遥。
  市场普遍倾向于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在金融环境上配合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而这也无形中对开发贷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但在部分银行界人士眼中,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更在于传递央行布局下半年回收流动性的信号。
  刘俊郁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达到限制信贷、降低货币乘数、收紧资金面的目的。这说明央行不仅着眼于目前的信贷调控,而且更关注资金面的宽松。”一旦解读属实,年初定调的“宽货币”政策也将面临变局。对此,中行人士表示,年初的7.5万亿目标预计仍会保持,但房地产业相关的信贷减少已是大势所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