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标准化提升组织能力

(2010-05-12 13:28:17)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经理人视界

用标准化提升组织能力
  
  抱怨标准化管理无视企业环境变化多端、抱怨公司资源不够、时间不充分、不适合建标准化的人,是忘记了标准化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中国房地产报  陈世剑
  
  在公司大力构建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公司总是变化多端,流程不规范,没法标准化。”“很多事情都是突发状况,没办法预测,怎么可能标准化?”“建标准化有什么用,条条款款多费事呀!”“标准化建的是空中楼阁,公司资源不够、时间不充分、放权不足,节点要求又高,我们现在还不是建标准化的状态。”等等。
  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但无论何种理由都不是我们放弃构建标准化体系的借口,因为标准化本身就是用来促进这些问题解决的,即通过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沉淀和学习过程中的总结,提炼出更为优秀合理的标准化秩序,从而转化为更高的组织能力。总的来讲,标准化能够为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其一,标准化能奠定强大的组织能力。我们在管理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误区:领导只强调人的能动性,而忽略组织能力的提升。强调人的能动性这看起来没错,但人的能动性是建立在组织能力强大的基础之上的。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靠一己之力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要推动集团式规模化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团队和组织力量,需要统一的思想纲领,来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这就需要通过标准化体系不断将个人能力和团队经验沉淀为组织能力。绿城在每个项目结束之后,都要进行严谨详细的项目后评估,将项目经验进行总结积累,为组织能力的提升奠定强大的基础。这样,即便是个人的能力暂时还达不到组织的要求,但通过运用标准化在实践中的转换和优化以及团队培养,个人能力也能迅速提升,从而保证个人在组织中拥有明确的方向和工作方法。
  其二,标准化可促进统一思维模式下行为和文化的共同性。企业中为什么常常会出现政令不畅?那是因为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没有形成共通性。一个企业中,每个人都可能来自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思想,要使个人的思想和理念与企业保持一致,关键就在于建立标准化,并将标准化演变为共通的文化理念和行为共识。但凡强大的企业,在内部机制中,许多问题都已经通过标准化达成思想共识,很多事情和行为一旦命令下达,便可以根据标准化快速复制,减少了因每一次重复纠正思想,搭建流程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时间、人力、资源的浪费,因而能够有效避免不符合企业理念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和可能出现的过失,保障组织中思想、行为和文化的统一。
  其三,标准化能针对性地有效解决具体问题。标准化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对各种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立的秩序。因此,标准化能够有针对性地、高效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就好像我们在搭建“水管”的工程中,当发现某一段水管出现渗漏,标准化能够指导我们迅速判断出渗漏的地点和原因,因而采取最合适手段进行维修,将水管维修好后,水便可以源源不断、畅通无阻,并更符合需要地去到需要它的地方。而在水输送的过程中,我们更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水质,而非放在时刻为寻找水管究竟破裂在哪个地方而奔忙上。如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效率,才能保障企业发展。
  很多企业都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流程,于是他们认为,似乎那就是建立了标准化;不少企业也都已经通过了ISO9000,但标准化不是简单的文件、制度、流程的汇总,真正的标准化是适合本企业,适合企业当前阶段、企业中的人和素质特征的标准化。它涵盖了流程,但更强调公司理念和方法论及因此而设定的行为模式的标准化;是制度、流程、文化、思维、行为方式等综合一体的标准化。标准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对企业成败的经验进行总结,积累,反复优化,否则,便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标准化。
  (作者系晋渝集团副总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