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企再融资闸门短期难启

(2010-05-04 15:57:21)
标签:

房产

分类: 金融实务

审慎监管成主基调

房企再融资闸门短期难启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关    北京报道
  
  一边是房企的再融资需求高涨,一边是监管层限制房企再融资的消息与辟谣,漫长的等待后,房企再融资开闸的时间依然遥遥无期。
  4月28日,“证监会暂停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的消息甫出,A股地产股近乎全绿,截止到当日中午收盘,房地产行业指数下跌0.34%。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当日中午对媒体表示,证监会没有暂停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对于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申请的受理正常进行。
  此前,证监会曾通过新华社放出消息:证监会将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融资行为的监管。目前证监会已与国土资源部(下称“国土部”)达成一定的沟通联络机制,现已拟定哪些企业融资申请纳入征求国土部意见范围。在前期两部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已将两批共计41家房地产企业融资申请送国土部征求意见。目前,国土部已完成首批试点运行的25家企业的初审工作。
  从去年9月证监会联合国土部就有关房地产企业股市融资建立联络机制伊始,众多房企的再融资申请就再无下文。虽然证监会已初步建立起了就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部门综合监管原则和工作机制,但是依然没有房企股市融资计划通过审核。在外界看来,“审慎”正成为证监会在一定时间内审核房企股市再融资的监管基调。
  对此,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沟通,证监会确实与国土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沟通机制,但是“什么时间放行第一批房企再融资审核依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并且依然要看楼市调控的效果如何”。
  
  审核范围扩大
  
  证监会为房企股市融资加以严控由来已久。
  从去年10月开始,房地产企业向证监会提交再融资申请均被“雪藏”,距今最近的一批申请获批也要追溯到去年9月30日,张江高科、苏州高新、新黄浦3家公司发行公司债获批。与此同时,证监会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加以严控。本报曾于1月独家报道证监会就房企融资征求国土部意见事宜始末。其中,证监会配合国家楼市调控意图明显。
  3月上旬,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也曾对媒体表示,房地产企业融资之所以要与国土资源部协商征求意见,一是房地产领域备受关注,另外在特定环境下,土地使用、预售房的政策,“证监会并不熟知”,为了其上市融资更加稳定、规范,因此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在国务院4月17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下称“新国十条”)中,证监部门亦已被明确列入此轮宏观调控的重要部委之一。即“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而在上周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媒体的公开表态,则可视为证监会对此事宜的首次详细的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的介绍中,证监会对哪些企业融资会申请纳入征求国土部意见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即“一是募集资金拟投向房地产项目的股权类融资企业;二是募集资金虽不投向房地产项目,但包含单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的内容,且原有业务包括房地产经营的股权类融资企业”。
  针对第二类企业的范围设定,业界则将其看作证监会审核企业范围的扩大,即将审核范围由原来的房企,扩大到包括房企与上市资产中包含房地产业务的企业。而这种“严格”态度也与其监管的意图一致。
  渤海证券地产分析师周户对本报记者解释,“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的方案,对于地产公司证监会本来就不批。”就此,上述证监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企业的募集资金与房地产业务没有关系,应该不会纳入监管范围。但是这项范围的设定,不排除会对一些第一主营业务非房地产而主营业务又包含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在再融资这一环节产生影响。”
  
  两大因素左右开闸时间
  
  此外,证监会也正将部门联合监管列入“常态监管”。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对媒体介绍,证监会将与国家有关监管部门一起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借助信息平台和工作机制,促进双方常态监管。
  就此,上述证监会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解释:“所谓信息平台和工作机制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即若审核一些企业融资方案,可以从共享平台上调查一些该公司的资信档案。先前,证监会和银监会等几个部委都有过此类的平台,而与国土部的此类平台正在建设中。”无疑,证监会这种“常态化”的监管则将为众多房企在今后获批融资上设置更多的障碍。
  “有融资计划的房企,这次不但要经过证监会的审查,还要迈过国土部的审核门槛。从目前的情况看,单就国土部这一关,难度已经是非常大了。而两部门联手,在一段时间内都会限制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融资,并且这次限制的期限可能不是暂时的。”长江证券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苏雪晶对记者表示。
  而在许多券商分析师眼中,“正在审核”与“放行”虽然在时间顺序上让房企对股市再融资前景看好,但是,证监会“放行”第一批至少要符合2个条件:一是房价基本上平稳;二是上市房企拿“地王”的冲动明显降温。
  “要等调控政策的效力显现了,批准进行再融资的可能性才能大一点。”某券商地产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虽然此次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态,“债权融资由于具有相对较高的融资成本,具备一定的市场约束机制,发行公司债的房地产企业暂不纳入范围”,但据记者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债的发行获批难度也在加大。
  “从报上去到现在,没有一点进展,这和以往不大一样。”一位保荐机构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而从去年12月初期他已为某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向证监会相关部门递上申请。
  对此,上述证监会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包括审核机制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但这并不能代表房企再融资已经开闸,监管部门一直在盯着楼市新政的结果,“下一步怎么走一定要看调控的效果,无论哪个监管部门都不想在此时让舆论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