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企退场遇阻?

(2010-05-04 14:08:29)
标签:

房产

分类: 封面故事
央企退场遇阻?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辰  杨凡 北京报道
  
  伴随着新政频出,78家央企正悄然从舆论前台谢幕。
  自4月8日,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78家“退出央企”已全部如期上报各自退出方案后,本报记者一直在追踪央企退出的个案与汇总情况。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除了少数几家公示退出时间的央企外,绝大部分都以缄默和“正等待通知”回应。
  据报道,虽然方案已交齐,国资委仍处在对各家央企房地产业务的调查摸底阶段,还没有制定具体操作时间表。
  至于此前曾意图收购的企业和机构,短短三周内严厉调控的不期而至让其不得不快速调整经营策略,也让78家央企手中的资产不再具有吸引力。
  “政策不稳定的时候,已经不敢轻易动作。”此前曾表示出强烈收购意向的某企业内部人士坦言。
  这场轰轰烈烈开幕的央企退出整合大戏,可能将在调控风向的转变中不了了之。
  
  政策导致市场交易转淡
  
  记者获悉,几周前,北京产权交易所曾举办一次地产项目推介会,并称自己“作为指定的央企资产交易平台,近期将有大量优质项目推出”,但此次推介会并无任何央企相关资产出让。
  一位16家之列的央企内部人士坦言:“我们之前的确在关注非主营地产业务央企的地产公司,但目前通过公开消息发布的没有太好的资源;我们自己通过其他渠道也在看,但感觉这种交易活动比较弱。如果有好的项目,国企系统内关系比较紧密,该拿走的早就拿走,不会放到市面上。挂出来的要么是有问题如股权纠纷没人愿意接手的,要么有做秀之嫌。”这种说法在另外一家外资代理行处得到印证。“之前我们的确非常关注央企退出带来的商业机会,但是最近从各种迹象判断,可能没有我们的生意机会,所以兴趣也就逐渐淡了。”该代理行人士进一步估计,根据划拨、协议出让的各种转让完成后,“应该不会有什么优质项目可以给各个代理行机会了,并且现在已经确定外资不可能介入到这次重组中”。他还判断,由于股权结构复杂等等因素,即使有央企项目可以让外资代理行插手,中间的交易成本也应该是普通交易的2~3倍。
  上述16家之列的央企内部人士分析,随着近日来各种调控新政不断出台,央企之间已经没有把收购、重组之事放在紧急日程上,而将重点转向整个经营开发的策略调整上。“目前的重点已不是扩张。如果调控见效,对企业资金状况会构成较大压力,相应的房价地价都会下来。而之前关注着78家央企的资产,其实根源都在关注它们手中的土地。”他认为,如果土地价格能直接下调,意图瓜分的众企业也就不会去收购这些公司。“本身收购以后,对这些企业的人员安置等问题操作起来都比较麻烦,许多央企因为全国扩张导致盘子过大,现在异地的地方调控政策又没有出尽,还不如去等待、寻找低价、干净的地块。等到政策、市场稳定下来,再去慢慢做这件事。”
  
  整合恐搁浅
  
  几周前,记者曾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国资委对78家央企退出方案全部汇总后,因方案十分庞杂,召集了绝大部分人力来做方案归纳。在78家央企呈交的退出方案中,资产大多数在10亿元~20亿元之间。但是,这些方案的可操作性并不强。
  “例如,中石化在上海的总部就是它最主要的项目资产,这种集团总部性质的资产要不要退?”该消息人士指出。
  “退出的具体方式是一个很实际的操作问题。”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指出,央企退出有可能是做表面文章,到底是不是很实际地切割,资产如何转让和以什么价格转让,还涉及资产的分配、人员分流以及谁来接盘,资产评估是否合理,是不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比较复杂而有难度的问题,解决它们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的程序。同时还涉及很多利益的调整,比想象的要复杂。
  “其实78家央企本身占据的比例就不大,即便是16家主营地产业务的央企,大部分也跟现在房地产业界的一线公司没法比。”上述16家之列的央企内部人士认为,“他们的能力和万科根本比不了,但整体规模可能比万科大得多。这都是公认央企的现状。”而且,该人士进一步分析,“收购一定会遇到股权纠纷问题。如果是民企来收购就更麻烦,如何控股、如何操盘、能不能拿到实权、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国企和民企的文化很不一样,已经有太多国企民企之间合作合不来的事例。它们之前本身就是看中其他央企的土地资源,现在地价有可能往下走,何必再费这个事?”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央企整合过程中将遭遇的困难。但从国资委的角度而言,无疑希望优秀的资源互相整合。从国资委成立之时,将国企的主业做强做大并剥离辅业就一直是其职责所在。正因如此,当国资委下达央企“清退令”时,公众的反应和期待才尤显强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