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的坚守与展望
——访阳光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阳光城集团董事长林腾蛟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王晓伟 福州报道
这是一个以百年老店为追求,以稳健为基因的企业。十五年的历练使之枝繁叶茂,成为南中国一颗大树。
在与本报记者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中,阳光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阳光城集团董事长林腾蛟的语调不急不徐,一切都显得那么平缓而安详。在这样的飞雪季节令人有许多回味,雪里看花,透射出一片滴翠新绿和满树硕果。这个沉稳的舵手让阳光城集团(000671.SZ)这家深深印刻着其个人风格烙印的上市公司,成长为全国最快速成长的地产运营商之一。
中国房地产报:出国求学、回国创业,成功打造了横跨房地产、教育、酒店等产业的阳光国际集团,您对做企业有什么认识?您为企业打上了哪些个人烙印?您的成功有没有方程式?
林腾蛟:对做企业的认识,实际上涉及企业哲学的一些重要内容,主要就是:企业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企业?怎么样做好企业?几天前,我在接受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的荣誉奖项时发表感言,一个企业在谋求赢利的同时,一定要顾及“义”之所在,而这个“义”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能以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和纳税,就是尽了社会责任了,还应该对客户、股东、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所谓“为商有道,兼济天下”,“大行有义,大责无疆”就是这样的利义统一观。这个核心价值观真正得到树立,并且投射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我对做企业的最根本的认识。
有人说,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老板文化,我对此表示认同,在企业实践中我有意无意地总是按照自己理想的图谱来要求自己的团队、改造自己的企业。比如说,你会看到阳光是个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企业,是一个勤奋好学、有理想、有责任的企业,是一个重视细节管理、体贴客户和员工的企业。也许这就是我和我的团队给自己企业留下的人格化的烙印吧。
要归纳出企业成功的方程式,难度太大。成功=天才+勤奋,就个人成功而言是个有较高概括力的方程式;就企业而言,情况远非如此简单,很难用几个数学符号来连接相关的要素。MBA课程中已经给企业成功归纳了一系列的要素,我想要附加的是这些要素的公共系数——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为我始终相信:理念决定命运。
中国房地产报:从福建到上海、西安的异地拓展,到早早地在A股上市,请您介绍一下阳光城集团的重大发展历程。
林腾蛟:在我从新加坡回国创业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6年,我创办了阳光国际学校,同年在厦门开发了一个旧城改造项目——阳鸿新城,这是我们首次涉足房地产开发,做得很用心,积累了很多经验。1997年,在福州市中心做的阳光城项目是企业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当时福州地产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阳光城已经是个高起点的项目,品质首屈一指,口碑很好,现在阳光城集团的品牌就是从当时孕育而来的。2004年,阳光城集团去上海做异地项目的发展,选择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项目主要是基于对资讯、资源、资金整合的考量,同时也是为了提升我们的运作能力。后来开发的上海天骄、西安阳光城以及最近启动的常州项目,都推动了阳光城从区域品牌向跨地域的全国性品牌发展。
我在创业之初就开始考虑企业如何成就一个常青的基业、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1999年我开始策划公司上市,当时很少有人关注上市的事情。2002年5月,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短短几年间,阳光城集团已经从区域发展商跃居跨区域、具有领先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大型地产运营商。目前,集团拥有七家子公司,先后开发了十几个精品楼盘,形成成熟的房地产产品系列,确立了“阳光城”的品牌价值与内涵。
中国房地产报:您觉得阳光城的地产开发模式有何特质?您认为阳光城集团是一家什么性格的企业?
林腾蛟:阳光城集团是一家复合型的地产开发商、城市运营商,与阳光国际集团旗下的教育事业和酒店业同出一体,因此我们开发房地产坚持开发理念,强调文化底蕴,注重给业主提供酒店式的物业服务。我们的业主能在教育、酒店等方面享受我们的整合服务,他们也能感受到阳光城产品带来的高附加值。我有一个心愿,要让业主永远生活在阳光的日子里。
阳光城的企业性格是富有进取心的稳健。我们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一个一个项目地做。一棵树苗要茁壮成长,需要的是充足的、温和的阳光,烈日下暴晒肯定不行。很多商界的老朋友对我说,阳光城这几年很“阳光”,发展得很好。我就说阳光城的“阳光”应该是和煦的。所以,我所乐于看到的是,当我80多岁的时候,阳光城集团还很健康,而不是某一年阳光城发展很迅速,我们不追求一夜的暴发性成长。
中国房地产报: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正在提升,但缺乏那种有着百年历史的大企业,您追求作百年老店的理想令人敬佩,您认为百年企业需要什么?
林腾蛟:企业的理念就好像是人的灵魂。阳光城的企业理念是“缔造品质生活”,企业的理念不能只是口号,要深植每个阳光人的心中,变成实际的行动。同时,企业的管理也很重要。我从创业开始,就在阳光国际集团里消除家族企业的痕迹,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我的教育背景让我形成一种理念,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才储备,企业才能更有竞争力,更健康和更为持续地发展。我所做的就是给企业树立一个共同的理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打造一个平衡而快速发展的平台。
我们一直不敢忘记,我们企业能从一棵小树苗茁壮成长,是吸收了社会给予的阳光。现在长成一棵大树,就要荫庇一方,造福社会。因此,阳光城一直非常重视社会公益事业,我们每年都做助学活动,这些年累计投资教育近5亿元,捐赠教育、公益慈善事业9300多万元。我们还有一个为本省贫困学生常设的阳光高中鸿志班,已经进入第十届。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我们就捐资1000万元,帮助灾区孩子到阳光国际学校继续完成学业;我们资助西藏贫困农牧民子女到阳光国际学校学习已达三年;我们资助福州市鼓楼区低保户医疗保障也进入了第三年;我们捐赠1000万元支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实施西部人才发展计划(陕西项目);此外我们还设立“阳光创业基金”帮助大学毕业生创业。一句话,一棵百年大树一定要有它的“吐纳哲理”。2008年我在传递北京奥运圣火时说过,让爱心与成长相伴,让和谐与发展共融。这就是我个人的信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