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22,207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业税惊魂

(2010-01-11 15:38:29)
标签:

房产

分类: 金融实务

市场观澜
物业税惊魂


■中国房地产报  魏洪磊/文

 

    一则似有还无的物业税传闻,使1月5日的房地产股受到重挫,地产指数跌幅一度超过3%,遥遥“领先”大盘。
    未受此影响的只有海南房地产板块。也是在上一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
    《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二者的相似点在于:都是政府政策主导,都对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反应。前者以模糊的传闻即影响了大市,后者因政策而注入了经济活力。
    这些都证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旧处于“政策市”阶段。任何可能的风吹草动,都会对房地产造成深刻影响:或风声鹤唳,或起死回生。
    不同点在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已步入实施阶段,而物业税则仍旧处于传闻阶段。
    本报多方了解证实:物业税“空转”今年推广至全国的传闻并不准确。同时,记者从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处获悉,中央已明确表态,短期内不会推出物业税。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市场的反应已经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政府酝酿多年的一项政策,为何会让市场化的房地产业如此震荡?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出台《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2006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传出消息,第一批试点省市确定为6个,分别是北京、辽宁、江苏、深圳、宁夏、重庆。
    一年后,安徽、河南、福建、天津四省市也确立为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地区,试点名单扩大至10省市。
    2008年2月,北京市地税局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物业税“空转实”的申请落空。
    2009年则成为破题的重要年份,这一年的8月份,备受各方关注的物业税开征被写进《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年)实施方案工作安排表》。至此,深圳成为首个把开征物业税提上官方日程的城市。
    虽然物业税已经多次传闻多次落空,但在地方政府越来越强烈的呼声中,物业税落地也只是迟早的事。其中,最积极的地方政府当属深圳。
    2009年底发布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表明,深圳未利用土地4360公顷,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23%。“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物业税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收入来源之一。
    “目前在全国20多个城市进行物业税改革试点,都在空转,没有实际运行。”一位建设部人士对本报表示,他认为物业税是房地产市场管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发达国家通过物业税来调控市场,效果都比较好。
    他同时表示,发达国家通过物业税来调整市场,实际上就是依靠税收调整市场,这样非常规范,而我们国家目前很多实施条件还不具备。
    “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还是非常大的。要清楚每个家庭人口状况、房子面积大小、房屋所在城市等。比如一个人有几套房子如何界定?他在北京、深圳、海南各有一套的话,能否查出来?家庭人口状况、房子面积大小等等,这些信息都要搞清楚。”
    中金公司地产分析师白宏炜则对政策表示出悲观。“以我们当前的国情,是承受不了物业税的,假如出来市场一定会大跌的。”白宏炜说。
    他认为即使在一个城市单独出台物业税,影响也会非常之大,不仅是投资型需求,连自住型和改善型也会受到很大抑制。“除非房价真的失控了,否则我认为不会出来。”
    在白宏炜看来,物业税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尽管比较普遍,但它的出台起不到抑制房价的作用,中国香港、日本、英美的地产泡沫还是存在。
    “大家呼唤它,是因为地方政府需要一个稳定的税收来源,这才是它的核心和本质意义。而不像现在这样对于土地财政过多的依赖。”白宏炜表示。
    国信证券地产首席分析师方焱认为物业税要在短期出台会比较困难,原因则在于“中央政府的决心”。
    “很多国家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搬过来,所以在操作上并没那么复杂。如果中央强推,也是有实施空间的。需要担心的一点是经济尚未完全回暖,是否承受得住。”方焱说。
    渤海证券分析师周户认为,物业税政策出台前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确权问题,就是征收哪部分,不征收哪部分;其次是税制改革问题。征收了基础环节后,保有环节、销售环节、土地收入等如何界定,这不是单一税种的问题。”
    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物业税的出台并不是单纯为了打压房价,主要是要维持房地产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给地方政府以稳定的税源,理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前期国务院提出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此政策加快推出符合这一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