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21,081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产腾挪叫停 殃及地方平台信贷融资

(2009-12-29 11:37:45)
标签:

房产

分类: 金融实务

资产腾挪叫停 殃及地方平台信贷融资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宋俊洁 张晓赫 北京报道
 
    地方融资平台的天量信贷剧情,恐将随银信新政一起落下帷幕。
    近日,《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111号文)的急件下发到了各银行和信托公司,“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与票据资产”的规定,抑制了银行绕规模并且分拆转移中长期存量信贷的意图。作为银行中长期贷款大户的地方融资平台及房地产信贷,难逃其咎。
    与此同时,针对2009年消耗大量中长期贷款的地方融资平台项目,111号文也有所风险警示,禁止银信理财资金投向出资不实、无实际经营业务、存在不良记录的政府项目。

 

危机

 

    今年年初,中央政府“投资拉动增长”的既定方针以及4万亿元财政刺激计划,让银行、信托等众金融机构看到了无限的市场机会。
    “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对于各大银行、信托公司而言,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大家都纷纷争食。”一位信托公司人士说,今年上半年银行和信托公司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争夺战”几乎进入白热化。
    他透露,自今年年初开始,很多信托公司通过与地方的城商行合作,发起银信产品投入地方融资平台。
    在今年上半年的信贷争夺战中,地方融资平台利用有限的财政杠杆撬动了巨额的银行信贷。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银行和信托信贷资产的注入,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直线攀升。全国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债从2008年初的1.7万亿元,增加到2009年5月的5.26万亿元。
    在一位参与地方政府融资项目的银行从业人士看来,正是地方融资平台这种大规模的负债攀升以及继续的融资需求,使得部分银信理财资金充当了少数基建项目“无本取贷”或“少本取贷”的工具。
    此中的链条并不难推导,其做法主要是,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先将理财资金通过权益投资的形式投入地方融资平台企业或项目作为项目资本金,等达到资本金比例要求后,再向银行套取贷款。
    这种“美化”平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而提高金融杠杆率的融资方式所催生的虚假繁荣与泡沫,一直都为市场所诟病。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承担这一风险的仍将是银行。

 

叫停

 

    地方融资平台的高额负债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开始让监管层有所关注。
    此前,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范,银监会已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敦促商业银行防范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贷款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比重过大。由于中长期贷款期限长,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领域,长期则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分析人士指出,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扩张,是对国内信贷扩张风险的警示。
    这一点,银行自身也有所察觉,大量中长期贷款所造成的资产固化,使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下滑,而为了补充流动性,同时兼顾客户理财需求,很多银行在腾挪存量信贷出表时,都选择中长期的信贷资产。
    随着信贷腾挪出表的叫停,在2009年沉淀了大量中长期贷款的银行,势必在明年开始审慎把握新增中长期贷款的额度。“这对未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进一步融资有一定影响,何况现行的调控政策也要求不再增加大型项目投资。”某股份制银行信贷人士表示。
    早在今年10月份,出于对地方政府信用的担心以及防范财政风险的考虑,监管层再次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提示。
    “信托公司在接触地方融资平台的业务时已经开始谨慎。”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战线蔓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