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绵地韵话新城
■本报记者 魏洪磊 北京报道
多年来,房山的人居价值曾经被外界所忽视。随着交通与配套的迅速完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后花园”厚积薄发,全面呈现出其独有的资源魅力。从区位和功能上来说,相对于喧嚣、拥挤的主城区而言,房山是可以闲适享受慢时光的“后院”,从城市休闲区代际演进而言,房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拥有目前全北京各区县中几乎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完好且与时俱进。
在房山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晓燕看来,“北京根祖、地学摇篮、神奇秀地、休闲家园”的16字评语,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了房山旅游的精髓,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加之拥有独一无二的地处首都的世界地质公园,奠定了其在全国旅游界的地位。
北京根祖 时代魅力
房山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大区,拥有19个A级景区,8大类、28亚类旅游资源云集于此。山水洞寺,景致齐全,古野新奇,特色鲜明,这是对房山旅游资源的高度概括。
被定位为北京的根祖,房山的历史意义不容置疑。70万年前便生活着北京人祖先的周口店,作为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和考古价值都独一无二。在2009年新北京16景评选中,周口店再度名列其中也印证了这一价值。而西周燕都遗址这一考古发现,更将北京城的建成时间提前到3000多年前,并凿实了房山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卓然地位。
佛教圣地云居寺因其独一无二的传世石刻经文已经广为人知。昔日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时,曾提出要和中国交换石经,但被周恩来总理委婉拒绝,这才有了日后“黄金有价,石经无价”的美谈。而房山同样是道教文化的重地,因为这里有号称“道家风骨佛光照,奇峰峻石圣水灵”的圣莲山,一座高达57米的老子像坐落于此处。
而王晓燕口中的“地学摇篮”则建立在房山悠久的历史之上。房山拥有中国北方面积最大、形态最为丰富的岩溶地貌,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均在岩洞中生活。由此,房山也成为中国的现实版地质教科书,中国第一本区域地质志就出自于此,从裴文中、贾兰坡开始,几乎所有为祖国勘探事业奉献的现代地质人皆在此留下过坚实的足迹。
关于“神奇秀地”,房山更有理由骄傲。石花洞、银狐洞、上方山云水洞景色之秀丽壮美堪与南国比肩。王晓燕在全国各地溶洞的考察中,更坚定了对于房山溶洞资源的信心,“一些溶洞尽管名气大,但整体观感上和石花洞相差很多。”由此,她看到了房山旅游尚未被发掘出的巨大潜力。
除了已经享誉四方的十渡山水,房山新近开发的白草畔正逐渐走出深闺。白草畔是北京唯一一处开车可直达山顶的高山景区。这处占地2000亩的高山草甸,夏季百花盛开,清凉宜人。从小草甸到大草甸之间铺以木板甬路,1个小时的步程内,四季美景尽收眼底。伴随108国道的翻修即将完工,该区域将成为与十渡一样引人关注的旅游新景区。
“休闲家园”则是房山下一步打造的重点。这里诞生过全国第一个蹦极项目,并有丰富的天然温泉资源和温泉酒店,还拥有多家高尔夫球场。“白日购物,傍晚或于剧院欣赏,或于农庄品尝有机菜肴,再入住民宿尽享温泉。”这便是房山旅游局对于未来休闲图景的精要描绘。
世界地质公园为首都喝彩
以房山为核心,包容涞源、涞水的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一直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全球惟一一个地处首都的地质公园。从2006年9月18日被确立为世界地质公园以来,它经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与游客的考验。
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设想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地球上珍贵的地质遗迹。房山在申报之路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插曲:在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确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申报地质公园的官员主动向房山官员发问,为什么房山没有申报地质公园?他曾到石花洞游览过,其壮美景观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但当时由于煤窑、砖厂众多,房山地质公园的周边环境并不能达到要求。2004年,筹备三载的房山终于启动申报程序,同时改造外部环境,两年后得偿所愿。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共分8大园区,房山区中包括石花洞、十渡、上方山、白草畔、云居寺、周口店,而位于河北省的野三坡和白石山,与这六大景区以拒马河水系连接,浑然一体。
王晓燕告诉记者,目前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已经组建。“它不属于旅游局,而是一个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也意味着世界地质公园已被纳入房山区近期最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中。王晓燕还透露,目前房山正在着力打造长沟地质公园博物馆,这是一项投资额达1.35亿元的工程,涵盖了地质公园8个园区的特点,作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分馆,该馆更具时代特色和科技特色,运用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来普及地质科学,时空走廊、火山喷发和地震体验等互动环节填补了主馆的空白。目前该馆主体已经封顶,预计将于明年春天开馆。
世界地质公园给房山带来了生态环境的转变。王晓燕介绍说,近几年来,房山区政府大力关闭资源型产业,对公园范围内的北沟区域花大力气进行治理,这一区域内分布了白草畔、百花山和圣莲山等景区,且具备泉水资源,有望成为房山旅游新的增长极。“之前和密云、怀柔相比,最大的不足在于这些污染源,但现在从空气质量到周边环境都已大幅提升。”另一个转变则来自北沟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善。
动力不仅来自区政府,北京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涵养区发展政策,提出要在7个生态涵养区建设7个旅游集散特色镇,房山区的长沟便位于其中。“3到5年初具规模,5到8年形成世界知名的旅游特色镇。”王晓燕表示,“这个规划已经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