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卓越永不放弃资本之路
■中国房地产报 刘晓云/文
近日,在香港排队上市的深圳房企都陆续传出了好消息,花样年11月25日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随后佳兆业也在次日于港招股,预计于12月9日上市。
或许正是这些消息刺激了曾于10月底放弃上市的卓越置业,卓越置业再度传出消息,称其将在明年再度启动上市计划,但集资额将比上次IPO计划减半,至5亿美元左右。
消息称,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工银国际和总部位于香港的中国工商银行的投资银行,正在安排此次IPO计划。
尽管此消息还未经证实,但卓越获得中国建设银行200亿元授信额度一事,无疑给业界带来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对于成为今年首家放弃在港上市的新股发行公司,卓越置业的无奈可见一斑。
在卓越置业董事长李华看来,相比同期上市的地产企业而言,卓越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对上市也非常有信心,不过,李华却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决定并宣布“暂缓上市”,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10月27日,正在美国路演的李华发现国际认购情况并不好,但他并不愿意接受降价的建议,放弃上市就成了无奈的选择。
这已经是卓越第二次放弃上市了。一波三折的上市路也使卓越具备了面对上市折戟时的淡然与勇气。
为配合上市,卓越地产近几年的扩张明显加速,并有了清晰的战略思路。
卓越地产总裁李晓平曾对记者透露,卓越的全国化发展情况主要按“三省四市”的战略布局实施,重点关注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三省和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四市。目前已经立足深圳,并已成功扩张到青岛、杭州、连云港等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城市,全国GDP排名前10位的城市,卓越已经进入了6个。
“我们所进入和拟进入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有潜力成为新一代中国一级城市。”李晓平表示,在二线城市项目的选择上,重点放在已进入的这些潜力城市,逐渐扩大市场占有量和利润空间,不会一味追求拓展城市的数量。
曾经盘踞深圳的卓越地产早已扩张至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一直靠珠三角利润贡献来支撑其增长的战略也已开始改变。
“在未来,我们将力争卓越集团在深圳和外省的利润贡献持平,分别占总利润的50%左右。”李晓平如是透露。
卓越地产是以开发住宅起家的开发商,但其现在的业务已延伸至商业物业。在这几年中商业地产已逐步占据了其相当大的开发比重,并为其提供了较大的利润贡献。
2009年6月份,卓越在深圳福田中心区的两栋甲级写字楼“卓越世纪中心”3号楼、4号楼一开盘就得到了超额认购,不到一个月,3号楼销售告罄,4号楼也销售了70%,资金回笼迅速,这也令当时备战赴港上市的卓越团队喜不自禁。随后,卓越位于福田中心区的另一栋甲级写字楼“卓越时代广场二期”也转售给中信证券用作总部办公楼。
在卓越团队看来,卓越的良好市场认可度是其成功上市的有力支撑。
商住并举的开发模式,使卓越地产在市场动荡期仍保持了良好的销售业绩,这也是卓越成为今年深圳传出上市消息的房企里最先正面承认重启上市的信心所在,不过,信心与结果往往差驰万里,李华的遗憾与无奈或许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切感知。
作为二线房企中的头牌,卓越也许并不差钱,今年的良好市场机遇为卓越回笼了数十亿资金,但其遭遇资本市场的冷遇仍让无数准备上市的中小企业忧心忡忡。卓越置业中途主动退战,显示出下半年这场地产新股折价上市之战战况惨烈,而投资者砍价之苛刻,也显示出整个地产市场的估值标准正在发生变化。
与花样年的成功上市相比,卓越显然是今年最为失落的企业,与上市的失之交臂,仍是卓越至今难以言说的痛。
不过,卓越并不会放弃上市,虽然刚刚传出的明年重启上市的消息并未得到过卓越的正面证实,但此前李华曾表示未来集团会继续全力以赴,保持业务按原计划稳健发展,并会审视资本市场变化,在有利于集团发展和投资者利益情况下,重新启动全球发售。上市仍然会是卓越永不放弃的资本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