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破宿命

(2009-11-02 14:44:39)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打破宿命


■中国房地产报  陈青蓝/文

 

    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桥塌塌、壁炉门,2009年的中国像极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韩国。不知道这是不是“经济奇迹”国家的宿命。
    在1993年到1995年的时间内,经济奇迹中的韩国相继发生多起建筑、桥梁倒塌事件,导致了数以百计的死亡。而1995年6月29日三丰百货大楼倒塌事件更成为韩国承平时期最重大的一次灾难,这个韩国经济奇迹的象征在30秒内层层塌陷,501人被压死。
    显然,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建筑灾难的频发同时发生并非偶然现象。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前几天播放了1995年韩国首尔三丰百货大楼倒塌的事故调查纪录片。纪录片中谈到,当时韩国的建筑普遍采用“平板”结构,楼面由混凝土板构成,支撑的混凝土墙柱将建筑物的重量下传到地基。这种结构的优点就是成本低且工期短。然而其致命的弱点则是结构脆弱,稍有设计不当就会造成整个建筑的坍塌。而三丰百货大楼项目主管为了确保工期和成本,选择了整栋的平板结构的设计。在只争朝夕的高速发展当中,在工期、成本和质量的平衡结构中,韩国的开发商们选择了速度压倒质量,结果韩国在90年代初的“建筑坍塌潮”中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是世间最可宝贵的生命。
    对21世纪初的中国来说,建筑也是经济奇迹的象征,而“楼倒倒”“楼脆脆”的现实表明,我们并没有摆脱被高速发展所惩罚的宿命。中国奇迹时期的房企很多都在重复当年韩国同行们的覆辙,在成本、质量、工期之间走钢丝。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工期就是利润,成本就是利润,而质量往往是在交房多年之后的事情了,未来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压力之间,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的项目经理,设计师、工程师,很多都选择了臣服于现实的压力。在很多房企当中,工程项目管理相比融资、拿地、市场等事务,其优先顺序显然并不排在最前面,而老板对工程管理部门的要求则是“质量不要出问题、保证工期、钱不要花超了”,而“要结果不要过程”的结果是“过程没人管,结果一团糟”,这不是谁的责任心的问题,而是整个管理系统的设计问题,项目管理体系只是其中的一角而已。
    建筑是不会撒谎的,当我们建造的房屋到处裂纹、漏水,墙皮脱落,粗糙不堪的时候,当楼房在无声之中倒塌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建造者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楼塌塌、楼倒倒只不过是粗糙的项目管理系统所呈现出来的表象。
    这种系统的失灵不仅仅体现在质量问题上,工程规划错误、成本超过预算、调度不当导致无谓的工期延误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有的企业为了压成本,把工程包给不成建制的施工方,还有很多工程是“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项目管理”荡然无存。
    其实在成本、质量和工期这三角关系当中,我们并不见得要牺牲哪一角。在速度与质量的博弈当中,通过精细化的项目管理,我们可以在成本、质量、工期三个支撑点都有很大的提升,因为我们的起点很低,提升的空间自然就会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