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企业融资17亿加码住宅
■中国房地产报 特约记者 陆彬杰 上海报道
10月23日,中华企业发布公告宣布将发行12亿元公司债券,该笔公司债票面利率在债券存续期内固定不变,询价区间为6.95%~7.15%。
同时,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公司拟向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申请人民币借款5亿元,期限为3年,利率为同期基准利率上浮5%。
事实上,这次融资主要用于南汇及宝山几个项目的开发。而从近斯公布的财务报表来看,1~3季度,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住宅销售,在上海整体商业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公司经营重点已转向住宅开发。
“虽然上海整体经济呈现复苏,但是商业地产还处于低潮之中。而商业地产开发的资金回笼速度明显低于住宅开发。”上海五合国际总经理邹毅表示。
加速回笼资金
前几年,中华企业土地储备明显偏向于商业项目,2006-2007年,公司通过拍卖方式获得静安万泰、张扬路25号商务大厦、洛克双喜国际广场项目,都是位于中心城区的商业项目,住宅地块仅增加了2幅,都是位于南汇。
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中华企业仅仅依靠中企大厦、淮海中华大厦、港泰广场等市中心商业项目的租赁就能带动公司的整体利润。但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商业项目回笼资金慢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显示,2009年1~3季度,商业租赁面积10.24万平方米,收入0.53亿元,同比减少6.4%。收入贡献最多的是住宅项目。公司1~3
季度房地产销售收入约30 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
“按照目前市场状况,住宅开发回笼资金周期在一年左右,商业项目的回笼资金周期在三年甚至更长。”邹毅表示。
资料显示,中华企业的住宅储备项目有印象春城二期、两河流域二期、古北香提岭、美兰湖中华园,三个项目在南汇周康及惠南板块,一个在宝山罗店板块,几大项目均处于上海房价上涨最快的板块中,一个项目的销售,就可以收回前期的融资成本,而商业储备项目仅有北外滩的上海客运中心等,这也预示着公司在逐步调整经营重点。
土地储备告急
目前,上海的住宅市场火爆。下半年,中华企业的印象春城、古北香提岭、两河流域都将陆续上市,预计这些项目一经推出,在短期内会售罄,加大住宅地块的储备力度已刻不容缓。
根据资料显示,公司有住宅土地储备100万平方米,预计2010年、2011年每年的结算面积都将超过3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公司土地储备最多仅够3年开发。
面对土地储备不足的现状,今年中华企业拿地步伐仍然较慢。2009年三季度,绿地集团在上海获得了五幅住宅地块,相比之下,同是本地国企的中华企业只获得了一幅住宅地块。
“拿地方式决定了中华企业的土地储备不会很多,公司基本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土地。”上海顺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证券分析师朱佳民表示。
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华企业在市场中直接拿地速度较慢,主要是缺乏市场意识。
“一方面,中华企业属于上海地产集团控股之下,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土地储备中心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在南汇周康及临港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另一方面,中华企业又承担了政府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这一块也是公司的利润来源,坐拥良好的资源,就容易缺乏市场意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