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价值标准
■中国房地产报 张媛媛/文
秦力洪上来就“聪明”地回绝了媒体关于龙湖上市的一切提问。作为龙湖品牌总经理,他原本担当着对外沟通的大任。只是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多少有些敏感。彼时,龙湖正在与恒大等房企一道努力准备迎接上市“大考”。媒体并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会后他就“遭遇”到记者的围堵……
这是10月25日,地产中国网搭建的一场名为“资本选择VS房企竞争力再造”对话论坛的一幕。如今,这样的场合并不少见,与当年碧桂园上市不同的是,外界不再将注意力单纯聚焦于一家房企上市的进展,而是更关注金融危机过后,在这一轮房企的资本游戏中是不是重新建立了一套新的规则和标准。
按照之前碧桂园上市的景况,大幅土地储备是受投资者追捧的绝对砝码。当时,杨国强与他的碧桂园郊区大盘模式一起成为撬开资本市场最大的杠杆,也制造了一个资本神话。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几乎所有的金融从业者都开始反思什么模式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公司,什么样的房企才有投资保障,总之是如何让自己的钱不要花得太冲动。
但显然,投资者似乎也很难寻找到一个令他们满意的答案,当下的局面让所有人都无所适从。市场揣测,资本市场新的条件或许是,在土地储备上要求不仅充裕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变现能力,换言之,也就是拥有核心城市的土地或者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土地。于是,筹备上市的卓越地产就通过收购方式,迅速完成“3+2+X”的布局,即锁定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三大经济圈,重点选择一线城市和有潜力的二线城市进行发展。但遗憾的是,就在近几日,卓越上市计划宣布搁浅……
论坛上,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郝矩给出的标准是,除了具备优秀的土地获取能力外,还要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运营能力以及良好的财技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这显然是个大而化之的标准,不同的发展模式决定了企业的运作状况不同,究竟怎样的节奏和水平是合理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
除了是不是值得投资的好企业外,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是一个博弈的重要维度。投资者都很清楚,这轮上市房企中多数是2008年上市未果的“遗留物”,也不同程度上遭受着资金的压力,因此那些“站在门口的野蛮人”自然就有了很大的议价空间。此外,未来可能发生的政策层面的风吹草动都在左右着开发商和投资者的神经。
这也造成恒大地产、卓越地产、花样年、明发集团及厦门禹洲5家于9月底同一天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并于10月中旬同期路演、集中招股的内地房企,招股初期表现均不尽如人意。
不过,换个思维来看,正是在这种外部环境压力下的思考和博弈才成就了行业的进步。秦力洪在会上感慨,2005年~2007年之前是房地产业很罕见的黄金三年。这个时间很少有人能关注企业的竞争能力或者产品是否与市场吻合,那时只关注有多少房子可以卖,有多少地可以建房子,因而产生了土地为王的价值观。2008年的低谷带给企业的反思,使它们从发展价值观上进行了革新。
因此,不管从何种角度看,恒大、龙湖甚至卓越在这轮资本市场的表演都将成为一个新环境下,解读房企生存状况的标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