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21,081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商集团借壳嘉凯城落定

(2009-10-26 14:47:04)
标签:

房产

分类: 金融实务

浙商集团借壳嘉凯城落定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笑一 上海报道

 

    历经两年多的一波三折,浙江省商业集团(浙商集团)终于完成了对嘉凯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嘉凯城,000918.SZ)的重组。
    10月19日,嘉凯城公布定向增发预案,浙商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和资产全部置入嘉凯城。浙商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公司95319.81万股股份,占比66.04%,成为嘉凯城的控股股东。
    与此同时,嘉凯城迅即抛出一份新的定向增发方案,以14.85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2亿股,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36亿元。浙商集团借助融资平台获取发展资金的急切做法彰显得淋漓尽致。


艰难的债务清偿


    “要像搬家一样,先把老家具搬出去,把屋子打扫干净,再把新家具搬进来”,回顾嘉凯城的重组之路,嘉凯城集团副总裁、董秘李怀彬有着太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感慨:“最后一步其实走得非常艰难。”
    自2006年底,*ST亚华(后改名为嘉凯城)即开始停牌,曾有青岛圣元、中信资本等机构先后接洽重组事宜。直至2008年中信资本的介入,使之曙光初现。
    去年12月19日,*ST亚华重大资产重组和定向增发方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当时的重组方案是,由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中信卓涛以6.8亿元收购*ST亚华的乳业资产,使其变为净壳,然后由浙商集团向*ST亚华注入价值45亿元的房地产资产。
    然而,*ST亚华的重组路仍然充满坎坷——置入地产资产碰上宏观调控,剥离乳业资产碰上三聚氰胺事件,筹措资金碰上金融危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ST亚华不仅在当年巨亏4亿元,其乳业资产价值估值也发生贬值。而此时业内盛传,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使得中信集团资金不足,中信卓涛的收购款迟迟不能到账。
    一旦重组失败,*ST亚华又将重新面对退市风险。情非得已之下,*ST亚华只能求助当地政府协调与各银行关系,并在湖南省金融证券办的主导下召开了公司债务协商会,请求银行能减免罚息、复息,加快公司重组步伐。到了今年4月17日,重组*ST亚华的关键方中信卓涛将6.8亿元收购资金从香港汇出,4月20日,此收购资金到达中信卓涛在境内开设的外资专用账户。
    6月29日,中信卓涛根据重组框架协议,已将6.8亿元收购资金全部支付给*ST亚华,*ST亚华根据框架协议和资产收购协议,已将其乳业资产等过户给中信卓涛,困扰*ST亚华重组的最大障碍终于得到解决。
    8月31日,*ST亚华公司股东会决定将其更名为嘉凯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商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德潭当选为嘉凯城董事长、上海中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边华才则当选为嘉凯城副董事长兼总裁。
    至此,备受瞩目的浙商集团终于走出了重组嘉凯城的关键一步,直至10月19日,这一重组最终完成。

迅即再融资


    接下来,众所期待的是,浙商集团将如何完成对嘉凯城股改时的业绩承诺,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浙商集团股改时曾承诺,注入资产2009年净利润将不低于12.9亿元,且2009年扣除评估增值因素后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4.7亿元,如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将采取送股:除每10股送2股的直接对价外,流通股股东每10股还将再获送1.5股。
    嘉凯城10月20日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净资产为19.27亿元,比年初增长17.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2.83%;每股收益为0.11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3亿元,同比增长131.29%。
    “按照业绩承诺,嘉凯城2009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5.21亿元,实现净利润12.9亿元”,李怀彬则乐观预计,“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年收入、净利润规模将进入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前十名之列。”
    10月20日,新增股份上市当日,嘉凯城还出人意料地上演了一出“快马加鞭”——同时发布了一项新的定向增发方案。公告显示,公司拟以14.85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2亿股,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36亿元。
    李怀彬透露,此次增发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旗下8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包括上海汇贤雅居、杭州东方红街、重庆翠海朗园、湖州太湖阳光假日等,占这些项目投资总额的52.3%。   
    相关资料显示,嘉凯城目前项目主要分布在上海、苏杭、南京、重庆、西安、山东等城市和地区,其中在建项目建筑面积415.3 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322 万平方米,未售面积322.5 万平方米。按照李怀彬的说法,“不排除今后会进入湖南进行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业务是3~5年开发周期,一朝摘果,我们将尽力完成预期业绩目标。”嘉凯城董事长张德潭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