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撒红包 运营总裁离职
SOHO中国推股权激励替补案
■中国房地产报报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近日,SOHO中国(0410.HK)推出一份涉资近1000万港元的股权激励方案。9月15日,公司公告称,全资附属公司Charm
Beat International
Limited已于9月14日在市场上收购公司221万股股份,总购买价为996.03万港元,作为设立雇员股权激励计划用途。
这份股权激励计划主要针对公司的普通雇员,但是也包括某些特定的公司高层。在公告中,SOHO中国称,该笔股权激励旨在吸引受益者继续服务于公司,并吸引其他的外部人才。
而这份激励方案出台前后,正值SOHO中国一位职位关键、能力突出的运营总裁离职,因而引发部分人士的猜测。本报记者独家获悉,9月上旬,SOHO中国主管销售业务和人力资源的运营总裁(COO)兼执行董事苏鑫辞职,其离职原因是,苏鑫本人正筹划创业。
41岁的苏鑫加入SOHO中国多年,向来担任SOHO中国在销售领域的最高职务,而销售被公认为是SOHO中国和潘石屹在地产全行业确立江湖地位的最大支撑。自2005年以来,SOHO中国的全年销售额接连突破30亿元、50亿元和70亿元的门槛,至今年年末,公司的年销售额很可能突破100亿元。2008年,SOHO中国旗下的三里屯SOHO在开盘当天销售超过40亿元。
至记者截稿时,SOHO中国主管销售的该运营总裁职位依然空缺。苏鑫亦未对离职详情作更多解释,在回复记者的短信中,他表达了一个月后再谈此事的意愿。
目前,还无法评价苏鑫的离职是否与SOHO中国未来增加持有物业的比重有关。从朝阳门SOHO和光华路SOHO2开始,潘石屹和张欣已经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战略,逐步增加公司持有物业的比重。有分析认为,作为一个商业地产发展商,海外投资者期待着公司管理层在这个方向上走的更远。
9月15日当天,在中关村PE大厦合作招商暨中关村SOHO集中签约仪式结束之后,潘石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上市后搁浅的期权激励方案的替补。
外部观察人士注意到,此次股权激励的总体股份数量与总金额并不高,尤其与去年6月——10月SOHO中国回购自家股份的手笔相比,此次派发的股份金额显得非常寒酸。一位消息人士称,去年SOHO中国部分高层已经享有股份激励的待遇。
总体而言,在国内上市的众多房企中,已经顺利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并不多。目前,仅有包括万科地产、中粮地产、名流置业等在内的少数几家房企有所进展。潘石屹表示,国内很多上市房企尚未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与企业的国资属性有很大关联,政府在涉及向管理层转让股份的问题上态度比较谨慎,可能是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他的看法与国内一些地产分析师的看法大致一样。
但是,与国内房企在股份激励问题上的“沉默”相比,海外上市的中资房企却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分析人士认为,民企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上拥有更多空间和动力,程序也更为简练,这客观上有助于吸引高级别的管理人才。事实上,近年来,每当一个重要的人事变动在海外上市的中资地产公司出现,通常都伴随着巨额的年薪和认股权。去年7月,武捷思入职中国奥园董事局副主席,薪酬即包括至少1000万元的股票期权。
华润置地进入王印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
张杰/文
宋林没有系领带,在隆重的场合,这通常都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他是这里的主人。9月10日晚,北京水立方,华润置地2009年高品质品牌战略发布会启幕。华润置地全国总部、各大地区分公司高管正副手悉数正装出席,宋林的即席脱稿演说充满热情,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却依然透露出告别的感伤。发布会宣布结束后,大屏幕上开始依次播放华润置地各大高管的图片,此时大部分媒体观众都已退席,宋林站在最后一排,回望着屏幕上他昔日的同事。整个华润置地管理团队都停了下来,人们小声议论着自己的照片和简历,王印和吴向东陪在宋林的左右,三人陷入了沉默。10分钟后,三人和周围的同事寒暄着最终离开。
不管从何种角度看,这个近年来华润置地最高规格的外事活动都显得动机“异样”。我认为,这正是一个体现华润置地新老管理层交替的时刻。6月18日,华润置地宣布,宋林辞去华润置地董事长一职,赴任华润集团董事长,而王印则由华润置地董事、总经理顺利扶正,出任华润置地董事长,原华润置地(深圳)公司总经理吴向东则出任华润置地新任董事、总经理。一纸公告,廖廖数字,但是其背后却是新舵手新航向的商业转折。
国企领导人职务升迁变故,向来兹事体大。作为央企,做为共和国的“长子”之一,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置地选择这个时机,对外公布公司的高品质地产品牌战略,宣讲其“住宅开发+持有物业+增值服务”的路线,其言外之意,自然包括在全体高管面前,将一个交接班的故事演绎至高潮,而华润置地新任掌门王印也需要烧出第一把火。这第一把火从主打精品地产的剧情开始,分精细设计、工程标准和情感物业三个篇章,着力点首先在北京市场打造出以红山世家为代表的高端项目。
当晚过后,华润置地的高层人事调整才实质结束,华润置地正式进入王印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仍将是母公司输血子公司,母子搭台携手唱戏。9月15日,华润置地与3家银行签定总额19亿港元的银团贷款协议。这样的外部输血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亦不是主流。华润置地自1996年上市以来,能迅速坐大至全国有47个运营项目、进入20个城市的规模,华润集团这棵大树助力最大。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支持,向来体现在土地资源、财务融资和信用担保三驾马车上。就华润而言,土地资源总是由华润集团出面先捂热、然后才净价出售给子公司,在融资上,母公司通常带头参与子公司的配股,至于信用担保,更是一笔母公司赐予子公司的无价之宝。以上述银团贷款为例,其中一个先决条件即为华润集团至少应保持华润置地35%的比例,否则,协议自动失效。
就未来而言,中国地产军团中的“母子联手”现象将极大改变中国地产业的话语体系。不惟华润,享受这等尊优地位的还有保利、中信、招商、中粮、中建、远洋、信达、中化、首创等,这样一批地产诸侯已经重整了行业格局,未来的影响力仍将不断增强。
民企巨头最易感受刀锋吹过来的凉意。万达集团在国内商业地产界公认第一,几乎找不到第二名对手,但是最近王健林却表示,他目前只提防两家对手:央企华润和中粮。理由无它,“这两家虽然目前规模和能力跟万达比还有距离,但是它们是大国企,资本实力比我们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