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吴会杰:最大限度做好政策扶植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魏洪磊 北京报道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北京房山区加快了供地力度。就房山区的发展规划及供地情况,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房山区副区长吴会杰。
中国房地产报:与北京的通州、大兴等区域相比,房山的土地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原因是什么?房山为何选择此时大规模推出土地?
吴会杰:我们上半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土地一级开发上,因而推地比较少,但下半年我们将推出200公顷土地,这也符合当前北京市的发展状况。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城市化发展中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总得有先有后。过去房山的土地价格确实偏低。这是一个大环境,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还有世俗偏见的原因。具体的原因比如说基础设施差,交通不利,但现在这种状况正在迅速得到改善。现在市委提出开发南城战略,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是北京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已在业内人士中形成了共识。在2009至2011年间,预计将有1800亿元资金投入到南城建设中去,这将使南城发展迅速提升。机场、地铁和快轨都已经在加紧建设之中。
我们有自己的推地节奏,按照我们区域的发展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开发,适时出让,比如说今年整理完成了11平方公里,但不可能一下子全出让,到今年年底的计划是200公顷,今年完成任务没有问题。
中国房地产报:当前制约房山区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吴会杰:交通肯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我认为还包括一些资源要素的流向,这才是个大的问题。比如说引进高水平的学校、医院,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实际上我们已经感觉到,大学城虽然对于经济产生的效益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今后这个地区的整体提升意义深远。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已经来考察了多次,他们有意向要整体搬过来。北京化工大学也有迁来的意向。由于在城区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他们都主动来找我们接洽。我们目前正在修改规划,就是为了这些学校的进入,甚至有可能动用到政府的备用地,现在我们正在上报市政府审批。
区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在提高,比如专门开了“绿色通道”,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小组,连审连批,变过去的串联审批为现在的并联审批。过去一个部门没有审批,后续的部门手续就都不好走了,现在可以同步进行多个审批,比过去节省了整整一半的时间。各个区也成了绿灯岗,就是为了加快手续的办理和项目的落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确实能对今年的保增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中国房地产报: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产生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大家觉得城中心的固定资产更能够保值,在郊区的投资会增加他们的风险。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房山又如何吸引外来投资呢?
吴会杰:实际上我并不认为城市中心区的地产永远会保值增值,从西方的经济历程中能看出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出现了一个“逆城市化”的现象,真正的富裕阶层反倒是住在郊区。所以说在发展中期,城中心会保值增值,但到以后就很难说。虽然房山的住宅价格不是很高,但是这些年来一路攀升,包括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之下,房山的价格依旧没有跌。交通是原来制约房山发展的瓶颈,最近也要被打破了。
人们惯于生活在城市中心区,无非就是交通方便、购物休闲也便利、教育和医疗水平高这几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城中小区的居住环境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只要新城区的交通、购物、教育、医疗等设施齐全了,加上原本新城具有的优势,那么人们的观念就会改变。所以我们现在要有计划地扶植引进这些基础设施。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如果要来,那么它的附中、附小也会跟着过来,我们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来吸引它们。
对于开发商也是一样的,只要它们来,我们就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政策扶植,政府的收益可以先不考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