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财文:一起去创造生态奇迹
■中国房地产报 本报记者 张媛媛
张杰 天津报道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主开发商,你们选择二级开发合作企业的甄选标准是什么?
吴财文:这次很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带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商,这在生态城开发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接下来,还会带进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开发商。
说服他们和我们合伙参与,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开发。我的说服力在于,“我们一起去天津创造一个生态奇迹”。
中国房地产报: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生态园区最忌讳盲目规划。远雄、三井和世茂都在高端住宅领域拥有不错的开发经验。这会不会导致生态城内业态太过单一?
吴财文:在这样一个新兴的城市,不可能全部局限于一种业态。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最大的职能是与签约的二级开发商都有股份参与。作为主开发商,在合作之初,就把业态布局掌握在手。
比如与三井的合作,三井分别签了5号、6号和10号地。10号是A地,可以做高端;5号地就比较一般,只能做一般住宅。三块地的定位都不同。我们就是通过股权来协商约定,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很多冲突。
中国房地产报:生态城投资公司与参与二级开发的地产商的资金运作模式是怎样的?
吴财文:我们肯定是先用我们的土地,但同时也不局限于土地,也会投入资金。具体股权比例不好逐一说明,但最低也有25%,有的地块甚至占到了60%。
中国房地产报:您对未来生态城中的居住人群有怎样的期待?
吴财文:我们最先带入的第一批人肯定是在滨海工作的人。目前滨海2000多平方公里就有200万人,其中100万人是流动人口,他们是潜在的消费人群;另外,外地和国外的投资者也是一部分。此外,生态城也要创造就业机会。我们预计在一两年内创造最少1万个就业机会。
公屋建造是生态城一个很好的尝试。它们全部是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我们预计公屋建设占据住宅20%的比例,一个新兴的城市肯定是有不同阶层的。
中国房地产报:生态城的起步和发展正赶上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几乎使所有工业园区的招商都风声鹤唳,这会不会削减招商的机会?
吴财文:我一直觉得很幸运,我们是在经济危机之前选择的天津,经济危机之后目标更清晰了。如果问,经济危机时在哪儿投资,无疑是中国;如果问在中国哪个城市投资,那肯定是天津滨海。
今年年底,我将招20家新加坡公司进来,接下来,不仅仅限于新加坡,范围将扩大到世界各地的公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