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业转战经济适用房

标签:
房产 |
分类: 特别策划 |
薄利套现东方海外项目
永业转战经济适用房
■中国房地产报
一家原本只在上海卢湾区负责旧房改建及拆迁的地产公司,这几年,凭着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大摩合作开发项目,使得其在业内异军突起,
但是,曾经的风光不再,随着大摩的危机,永业地产也是麻烦不断,先是被曝高管舞弊案,后又是低价转让卢湾项目的股份。
6月15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的信息显示,上海永业股份有限公司拟转让上海东方海外永业房地产项目公司11%股权及528万元债权,挂牌价格为24113.94万元。
事实上,永业地产作为上海卢湾区一级开发商,在上海只做高端楼盘,而且土地储备也不多。公司目前在转型,一方面,去长三角其他地方开发楼盘;另一方面,凭着自身的背景优势,转做经济适用房。
套现少赚1.1亿
从卢湾东方海外项目现场来看,该项目位于茂名南路、长乐路上,从地铁一号线陕西南路站步行10分钟就可到达,位于传统的市中心区域,紧临兰馨戏院,可谓闹中取静。项目总建筑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今后市中心也不太可能有如此大的项目推出。
按照规划,整个项目由5幢总计约7.9万平方米的公寓及一幢总计约6.6万平方米的宾馆组成,前期只有公寓可作为投资利润,酒店短期内不可能收回成本。
资料显示,上海东方海外永业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02年,国资背景的上海永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这家公司12%的股份,本次出让股份为11%。
而以这一地区的平均售价计算,该项目的总销金额约在59.25亿元,如果按照股份来分配,永业集团可获得7.11亿元,高端楼盘的毛利应当在70%左右,最后永业投资利润约为3.5亿元,而这次股份出售的价格只有2.4亿元,永业少赚1.1亿元。
“虽然少赚1.1亿元,但是这个项目销售周期起码在4年以上,特别是作为高端楼盘,可能销售周期会更长,作为小股东,与其冒风险,还不如提前获得现金流。”上海五合国际总经理邹毅表示。
早在1999年,“卢湾第十二街坊”就开始动迁,当时的动迁费比现在低,所以整个项目的成本也不高。因此,永业此次以2.4亿元出让东方海外项目,相当合算。这块地起码闲置了5年之久,在这段时期内,上海房价及地价翻了几番。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低价出售股权,和之前媒体报道的事件有关,上海永业员工举报该集团的前后两任高管,称他们挪用了上亿元的保险资金,并拥有多处豪宅。
过于倚重外资
从2003年开始,大摩与永业集团合作,先后投资开发了“锦麟天地雅苑”、“永业公寓二期”、“卢湾区第65街坊徐家汇路258弄南块”。
可以说,永业是大摩在沪的代言人,而按照外资进入上海的一般模式,永业集团出地,大摩投钱,这个模式已经非常成功。
但是,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这个模式受到考验,美国五大投行半数倒闭,作为投行的大摩开始自保,大摩在上海抛售了“锦麟天地雅苑”、“华山夏都”等5个左右项目,以达到快速回笼资金的目的。
“大摩也有尴尬的地方,不是开发商,没有开发资质,只能作为投资方,如果想进入开发领域,只能借用本土开发商的开发资质。”佑威分析师陆骑麟表示。
“大摩和永业的合作,不属于强强联合,虽然,永业集团在上海开发的是高端楼盘,但它在上海只属于中型开发商,永业仅凭自身的资源做项目,一旦大摩资金发生问题,永业这类中型房企也会受到影响。”邹毅表示。
事实上,过于依靠大摩的资金,这是目前永业在上海市中心开发项目所面临的问题,这几年永业开发的项目,都是利用外资,且投资规模较大,仅以和大摩合作投资的“卢湾区第65街坊徐家汇路258弄南块”为例,就达13亿元,且项目不属于可售型物业,一旦大摩发生资金问题,将会影响到新项目的运作。
转做经济适用房
最早的永业集团是从事旧房改建及动拆迁的一家区级国有企业,但随着近几年来和摩根士丹利合作开发了几个项目,使它在上海业内的知名度得以提升。
永业集团几个项目,都是在上海楼市从低谷到高峰时出售,开发“锦麟天地”的时候,静安区的楼盘单价刚刚过万,而“锦麟天地”的公寓售价在2.5万元/平方米,清盘的价格更是近4万元/平方米,高于周边的物业几倍,在这个时期内永业的发展速度很快。
虽然开发高端项目有可观的利润,但是,随着卢湾区旧城改造的项目已经不多,今后即使有旧城改造的项目,也基本不可能是住宅,而开发高端的商业项目,对开发商要求更高,这类区一级的地产公司要想突破,只有做战略性的转移。
“这类企业存在发展的瓶颈,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依靠自身的是资源,特别是土地的储备进行发展,但是,随着上海中心城区旧城改造进入尾声,它们遇到了土地资源的问题,不仅是永业集团,静安区的达安、静安置业等区一级的开发商都如此。”上海顺创投资有限公司地产分析师朱佳民表示。
正是这样的发展瓶颈,促使永业集团往外区发展,在昆山的阳澄湖开发了“鹿澄天地”等楼盘;另一方面,在上海市中心地块不多的情况下,公司转做经济适用房,2008年中标浦东三林6号地块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
记者手记
依赖外资不是长远之计
■陆彬杰
上海一直是外来资本最集中的地方,特别是2004年上海楼市刚刚起步不久,大摩、麦格理、花旗等投行纷纷来沪,一夜之间,上海市中心的房价被炒高了。
2003年,上海最繁华的静安区房价不到1万元/平方米,目前新开楼盘价格在5万元/平方米以上,飙升了近5倍多,市中心的房价快速上涨,一半是外资投行炒高的,它们不仅收购成熟物业,还进入上海房地产开发领域,如大摩在黄浦区投资开发的“复地雅园二期”、麦格理投资的“澳丽印象”等。
这些项目都是在市场好的情况下开发的。然而,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使得这些投行开始收缩战线。大摩、麦格理大量抛售在上海的物业。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市场恐慌,上海市中心的房价开始下跌。
外资看到投资的前景,以低价收购项目,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项目实属正常。在市场好的时候,引进外资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是,如果整体经济环境不佳,大摩这种公司也只有自保的份。另外,外资也不会像本地的企业,听命于行政指示,更不会为市场长远的利益考虑,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去。
在上海,永业地产只能算中小开发商,不能和绿地、大华、复地等开发商相比。永业所有的项目都在市中心,所用的资金较多,单独开发压力较大。但是永业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这样可以通过吸引外资,壮大自己。这几年,永业地产除了开发“永业公寓”、“锦麟天地”之外,没有开发过其他项目,道理很简单,大摩从来没有在上海郊区收购项目或开发项目,因为高端楼盘的利润率肯定比普通楼盘高。
事实上,大摩的胃口很大,不仅参与开发项目,而且还曾经想通过股权收购,控制华发集团,但是最终被迫流产。
国家对于外资直接收购本地企业有限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制定的50号文件中提及“严格控制以返程投资方式(包括同一实际控制人)并购或投资境内房地产企业。
戴德梁行华北区董事叶建成表示,虽然外资进入本地的楼市能带来资本和新的开发理念,但是,过多依赖外资,不利于整体楼市的长久发展。
从这一轮危机中,上海的相关部门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本地的开发商才会为稳定上海楼市出力,会出于长期的利益考虑,牺牲暂时利益,稳定大环境。而引进外资只是暂时的,根本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