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实乃下策
(2009-03-03 11:21:43)
标签:
房产 |
分类: 潮流行为 |
■郭海臣
新一轮的降价风浪已经初现端倪,万科年初在上海又发动了新一轮的降价攻势。作为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其动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行业的方向。万科选择在上海发起新一轮的降价攻势,此举是“别有用心”——这也证明了万科在经营战略决策方面的正确性,但是却会导致整个行业的跟风与效仿。
频频出台的新一轮房地产新政并没有缓解市场的观望情绪,毕竟金融危机的恐慌依然在四处弥漫,越在此时老百姓越会捂紧口袋。这时候,有些专家跳出来说,中央政府不能助长地方政府“救市、托市”之风,房价还要降,只有房价降到底了,才能把老百姓的有效购房需求激发出来,有效需求激发出来了,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才能让老百姓买得起房。
笔者试问:房价越降越会挤压有效需求吗?房价降到哪里,老百姓的有效需求才能激发出来呢?
这些专家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消费心理——“买涨不买跌”。
依笔者观点,刺激有效消费需求关键是解决消费信心问题(比如失业保障机制的建立,但中国目前确实难以一时建立),靠降价刺激有效需求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下策。
专家们的观点之所以得到多数民众与媒体的支持,是因为这些专家本意确实是为国家出谋划策,为老百姓着想,其心可鉴;同时这些年来,社会民众已经对勾结官府、哄抬房价的不良开发商深恶痛绝,难以承受高房价之重。但作为“支柱产业或类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及其产业链,是许多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与经济增长点,地方经济拉动迟缓,财政出现困难,导致政府公共事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受阻,何谈为国家和老百姓着想呢?
那些持“中央政府不能助长地方政府救市、托市之风”观点的专家,大概是以经济观察家的角色来审视房地产行业,没有真正了解房地产行业运作规律与目前生存现状,观点有失偏颇是难免的。可是这种观点一旦受到民众和媒体的推崇,甚至影响到中央的决策,政府决策摇摆不定,媒体舆论推波助澜,民众继续等待观望,股市地产板块振荡,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楼市崩盘风险增大。
实际上,许多房地产企业为了自救,目前实际成交价已经跌破成本线了,所谓的亏本大甩卖。2008年苟延残喘地奋争了一年,许多房地产企业(包括关联配套企业)都是硬挺着,巴望着2009年下半年楼市能够止跌回暖。如果政府摇摆不定,则房价也将摇摇摆摆往下沉。如此下去,许多房地产企业在今年经营将更加难以为继,或者资金收缩,众多房地产企业将选择申请破产,把烂摊子甩给政府。
(作者系房地产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