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行风波”根在婆婆

(2009-02-12 16:11:33)
标签:

房产

分类: 政策时局

■姜炜

春节上班没几天就曝出来的“工行七折房贷”的事,短短三四天的时间内,从事件爆发到工行否认,再到正式公布210日后开始实施“七折房贷”,整个事件发展速度可谓惊人。而各方力量对此事件的解读也着实耐人寻味。

平心而论,整件事在我看来蛮可笑的。对于工行而言,之前应该知道大批民众认为从 21日开始存量房贷就可以自动享受七折优惠,如果并非企业实际举措,就应尽早向社会公告,以正视听。可工行没那么做。可想而知,其市场意识与客户意识依然淡漠。对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至于直到危机来临,才开始被动反应。而延后几日又出台了类似的执行细则,说明之前亦非空穴来风,应该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只差10天,却让企业卷入一场完全没有必要的风暴,如果评分,恐怕最多是个及格。此外,消费者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沟通也缺乏正常的渠道,无法如国外般给企业施加相当的压力,以维护客户的权益,也无从真实了解服务提供商的真实意图。说明中国的金融机构还要进一步完善服务,现在距离先进水平还有极大的差距。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批评工行,那么观察问题就存在很大的遗漏。此次事件更应该引发人们思考的有两点:一是本次事件的根源,二是本次事件中各色人等的表演展现出的问题。

追根溯源,中国的银行难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国务院、财政部、央行、银监会都可以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银行被赋予了如此众多的功能,又有了那么多婆婆,加上多数又是国有企业,做起事来自然是谨小慎微,如果婆婆们嘴上说的还不一致,小媳妇就更难做人了。于是乎,银行要支持政府救经济,要服从监管机构控制风险,要照顾投资人追求利润,要改善服务吸引消费者,四处卖好却处处得不到好。因为它做事从根本上不可能完全遵从市场规则,自然最终结果是哪方面都没做好,哪方面也都不买账。风险控制本是银行的基本工作原则,一个房贷利率到底优惠到什么程度合适,应该企业定还是监管机构定?这个问题恐怕还会苦恼很长时间。

另一方面,此次事件引发的争论还暴露了许多矛盾,其中不少是困扰中国房地产很长时间的问题。比如国家出台的政策往往没有细则,而各行业机构与地方政府经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制定实施细则,结果往往政策久久得不到落实,甚至有时候还会被进行“适当的调整”;再比如购买住房到底是投资还是消费的争论依旧没有结果,所以才有许多人对优惠利率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自己的界限;人为地把购房行为划分为投资、投机与自住,又重购买轻租赁,甚至忽悠“全民买房”,对立甚至激化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矛盾,让一些本该为现实负责的人得以脱身;还有至今没有完全明确改善性住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扭曲了房地产应有的市场结构,这一点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最应该重视与着手解决的问题,也不失为救市的良药。

今天中国救市,就应该把整个市场解剖出来看一下,到底哪些约束条件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并加以去除。否则抱残守缺,头痛医头,糟蹋了老祖宗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精华,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作者系房地产评论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