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系”举牌进退可据

标签:
房产 |
分类: 公司报道 |
■中国房地产报
一个二级市场的举牌举动,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2008年12月29日,吉林光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华控股,000546)因首方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首方投资)及一致行动人举牌(持股5%)而宣布停牌,从而暂时结束了股价自11月初至12月26日涨幅达213%的狂飙。
分析人士认为,举牌光华控股之举或是首方投资意欲打通A股市场,但也不排除其进行股票投资及扮演战略投资者的可能。
举牌意图寻踪
“不清楚首方投资举牌的意图,我们正在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核实。”面对记者询问,光华控股和控股股东江苏开元国际集团(开元集团)的相关人士表示。
资料显示,首方投资是香港上市的首长四方集团(0730.HK)的全资子公司,而首长四方则为首钢集团和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的合资企业,也是“首长系”旗下四家上市公司之一。
“首方投资举牌光华控股的目的不外乎三种可能:第一,进一步举牌直至控股;第二,进行股票投资;第三,扮演战略投资者。”分析人士认为。
据了解,首方投资母公司首长四方主要在香港从事物业投资及管理业务。2004年开始,首长四方业务转型,出售旗下若干物业,将所得资金投入其他回报更为可观的领域。
而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首方投资最终控股光华控股,首长四方很可能会重操地产旧业,从而布局A股。“这也是市场翘首以待的热点。”
“但光华控股大股东开元集团似乎并不愿放弃控股地位,那么不排除另外的两种可能。”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从11月初至12月26日的1个多月时间里,虽然光华控股经历了涨幅达213%的狂飙,但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后续仍会强劲。由于投资者对开元投资重组“壳”公司仍寄予厚望,因此首方投资或许会获得不错的股票投资收益。
“当然,光华控股这个‘壳’资源和大股东开元集团的资产状况都不错,也不排除扮演战略投资者的可能。”上述分析人士称。
他表示,不管哪种情况在未来都可能发生,首方投资也会视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投资策略。“进可攻,退可守。”
或加快重组步伐
7月份,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光华控股重组戛然而止,个中原因众说纷纭。本次重组主要是开元集团入主光华控股后,希望通过注入旗下的房地产资产做大上市公司。
根据开元集团方面的说法,是因为重组方案过于仓促,审核部门来不及进行彻底全面的评估;而光华控股的说法则显得过于敷衍,表示重组失败是因为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所致。
而据上述人士透露,本次重组涉及到一些资产置换的细节与国资委意图相悖,因此迟迟无法得到监管层的认可,僵局之下重组不得不草草收场。
从三季报看,光华控股目前业绩平平,受整体销售低迷形势影响,光华控股旗下的5个项目仅有“白田雅苑”能实现微薄收入。原本预计年度将亏损2000万元的光华控股,不得不通过出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实现微利300万元。
“销售不畅,项目规模过小,上市公司急需重组来调整资产结构壮大规模。因此尽管定向增发环境不利,光华控股和开元集团还是不会放弃重组的希望。”分析人士表示。
但首方投资的介入,似乎给开元集团重组光华控股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从持股情况看,光华控股前两大股东分别持股13.65%和11.85%,与之前被举牌的地产股类似,都属于控股比例较低且分散,较易获产业资本青睐。
以停牌前收盘价7.1元/股计算,首方投资要获得控股权至少还需要付出1亿元,这对于财大气粗的“首长系”来说似乎不成问题。
但分析师认为,尽管以“首长系”的实力获取控股地位不难,但由于开元集团刚刚入主光华控股不久,肯定不会拱手将来之不易的壳资源奉上。
“首方投资本次举牌主动与公司取得联系,并且传真中也并未表示将会继续增持。”光华控股相关人士表示。
“这样看来,首方投资的介入或许对开元集团来说是件好事,利用‘首长系’的资本优势,引进首方投资这个战略投资者,或会加快光华控股的重组步伐。”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