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亦庄:错位的围城

(2008-12-24 13:04:03)
标签:

房产

分类: 城市人文

■中国房地产报   张劲松/

 

如果有一座城,可以让你远离交通拥堵之困和喧嚣人群之扰,又可以在下班后很快回归温馨舒适的家,你愿不愿意住进去?

作为“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保持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战略的北京三大新城之一,亦庄新城的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高端产业服务基地、国际宜业宜居新城。

亦庄:错位的围城依托经济开发区的产业优势,亦庄新城为自己勾勒出的理想情境是:在亦庄就业的人居住在这里,而来这里安居的人也选择在亦庄就业,形成一个产业、社区及配套完整的新城功能圈。

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出入,让亦庄近年来一直在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开始在亦庄建设,1994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历程,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企业入驻了这块仅有46.8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

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工业园区,也在中国房地产市场风生水起之时缔造着住宅开发的奇迹。就在开发区附近的地块上,十几个楼盘群芳逐艳般出现。这些楼盘几乎无一例外地保证了低密度与高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中心城区同质楼盘所不能比拟的价格优势,因此吸引了大量在中心城区工作的白领们。

吉恩就是这些人群中的一员。2005年他来到亦庄的某处楼盘看房,就立刻喜欢上了这里。“小区外立面做得很漂亮,特别像以前我去过的英国郊外的一些小镇的社区,环境也安静,不像城里整天那么嘈杂,我觉得我找到了心目中梦想的居所。”

而为实现安居梦想所需要付出的现实代价是,吉恩在每个工作日的早晨7点多钟都要站在小区附近的公交车站前,等待驶往单位方向的976路公交,而如果晚上回家较晚的话,他就只能选择打车。

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而且肯定还要持续下去。吉恩任职于CBD一家时尚类杂志社,不可能在亦庄工业区找到同类的工作单位,况且他也割舍不掉自己与繁华市区的亲密关系。“有时下了班,我喜欢去华贸附近的购物中心逛逛,周末还经常跟同事到三里屯吃饭、泡吧。要是离开了市区,这些我习惯的生活方式就几乎都没有了。”

现在吉恩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攒钱买辆车,因为“即便亦庄轻轨很快就通了,也肯定不会运行到深夜,回去晚了还是不方便”。

就在吉恩这样的上班族每天清晨等待驶向CBD的公交的时候,岳青峰却在国贸桥下等待开往亦庄工业区的单位班车。同样的时间,同一条道路,两列车流就这样戏剧性地彼此擦身而过,然后驶往截然相反的方向。

去年年初,岳青峰从市区跳槽到位于亦庄开发区的一家德资企业。“主要是考虑到这家公司实力很强,开出的薪水是以前的两倍,而且工作比较稳定,还有升迁机会。”为此,他需要每个工作日坐单位的班车来往亦庄,雷打不动,极其规律。“不是没考虑过在亦庄换套房,但是这还要涉及到爱人的工作以及将来孩子上学的问题,两相抉择,只能由我做出牺牲了。”

自从2003年左右大批新居民以及上班族涌入亦庄,吉恩和岳青峰们的现实境况与困惑每天都在上演着。与他们的情况稍有不同的是,更多的亦庄居住与就业“移民”都是有车一族,然而,这也在日益加重亦庄与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负担,这显然与新城舒缓中心城区压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专业人士看来,亦庄目前出现的“围城现象”其实是市场规律下的必然结果。

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地产的开发,但是开发商们的目的是把房子卖出去,他们不会太在意这样一个事实:入住亦庄的大企业几乎都是在此设立生产基地,而企业的研发机构和高层办公区大都不在亦庄。因此,在亦庄上班的多数蓝领阶层们无法消化这些中高档的住宅小区,他们大都居住在亦庄周边或者企业的职工宿舍,前来购买亦庄楼盘的却是在市区工作的白领们。于是乎,住在这里的要出去上班,在这里上班的要回城居住,两股人群就这样错位地在亦庄与中心城区之间来来往往。

而广为亦庄人诟病的,还有当地其他城市功能的缺失:没有大型商厦、菜市场,只有“美廉美”一家大超市和同仁医院分院一家大医院……而其中最令亦庄新移民们难以接受的,是岳青峰提到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多年来,家住亦庄的年轻父母们不是花高价让孩子在当地的私立学校就读,就是只能无奈地将孩子送入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的乡镇学校。

不是不想开设高质量的学校,而是开发区没有办教育的权限——教育之痛如同握住蛇之七寸般切中亦庄的发展要害,而这一现实瓶颈也将直接影响新城规划的贯彻实施。规划中的亦庄新城范围包括北京市政府直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大兴、通州下辖的部分地区,由于分属三个不同的行政辖区,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统一的行政主体,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将会造成一系列协调与管理难题。在重点新城的概念之下,这一长期存在的矛盾如今再也无法回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