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亦庄楼市期待二次发力

(2008-12-24 10:52:40)
标签:

房产

分类: 城市人文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辰/

 

亦庄的房地产市场曾经风光过,在2002~2005年期间,亦庄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提起,并被寄予厚望的地方。风格迥异的联排别墅以及低密度住宅在这个时期拔地而起,构成了亦庄社区花园一般的美丽风景。

然而过快的土地消耗却让这片区域在近两年里停滞不前,加上各种配套设施的相对缺乏,让亦庄像一片游离于中心城区之外的孤岛。

亦庄楼市期待二次发力如今核心区域已经没有多少住宅用地可供开发。在新城规划实施以及马驹桥镇成为新一轮开发热点的背景之下,亦庄房地产会迎来怎样的第二轮发力?

 

“孤岛”上的不均衡分配

 

“北京是座交融的城市,很难说住在北京哪个区域的人就一定也在那里上班,亦庄也是这样,这儿的居民有本地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肯定也有很多是CBD的白领。”在谈到来亦庄买房的很多都来自中心城区这一问题时,合生美添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锐这样对记者分析。

“其实从南三环开车到亦庄,距离并不远。可是因为中间要经过一段开发不够的‘荒芜’地带,感觉上就远得多。就像2000年以前的望京也让人感觉很远,因为当时东北四环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发,虽然当时的望京也离亚运村很近,却给人被隔离开的感觉。等预计2010年之前开通的亦庄轻轨线和现在的5号线对接,肯定会缩短人们对亦庄的心理距离。” 高策顾问总经理车轮则这样解释亦庄带给人们的疏远感。

“要解决这个问题,配套是非常重要的,”车轮认为,“亦庄正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这里现在几乎没有大型超市,商业缺失很厉害,大部分人仍然到城里去消费,这让亦庄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居住点而已,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亦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消费阶层的“错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亦庄的产业以工厂制造为主,这导致很多工作于此的都是产业工人。而亦庄核心居住区的项目却定位为低密度、高品质,大部分住宅产品的容积率都在1.3~1.5之间。

亦庄制造产业带来的“蓝领”人群,无法承载定位“高端”的住宅产品。

“小户型市场基本上是空白,” 中广信地产服务机构副总经理韩昆告诉记者,“现在有一些小户型项目,都是通过‘商改住’来做,真正的在售纯住宅项目如今只剩下一两个。”

“所以,亦庄现在东扩(路东区)、南扩(马驹桥),产业怎么定位、发展很重要。如果将来仍然以建工厂方向的话,以产业工人为主要消费人群,一定会影响本地人群的消费能力,房地产市场的本地需求就会有问题。好在现在新城定位于高端产业,这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多的高级蓝领、白领甚至金领出现。”车轮分析说。

那么,如何解决低端消费人群的本地居住问题?

“目前已经有部分普通居住区域,如路东区北侧的三羊居住区,这里将来还会有较大开发空间,但它与亦庄目前的核心区,交通上有一定问题需要解决。另外,马驹桥南部将来也会开发大量普通住宅。”车轮说。

而据韩昆透露,在马驹桥一带,珠江、复地、融科、合生、金地等开发商都已有项目在开发。“容积率都在2以上,从亦庄镇过去要20分钟车程,虽然配套没做起来,人文环境也不如亦庄镇和开发区,但房价控制得不错,每平方米在六七千元之间。另外,在亦庄南部区域,政府已经拿出两块地做限价房,这些定位与亦庄核心区大有不同,都是为了解决开发区产业链上的低端购买力人群的需求。”

 

被低估的市场

 

据记者了解,亦庄目前的房价在1万元/平方米上下。“这是被低估的。现在南四环的房价大约是1.1万元/平方米,东四环则在1.3万元/平方米左右。”韩昆说。

“现在不是看价格的时候。房地产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导致房屋价值与价格不对等。但从长远来讲,亦庄在新城规划背景之下,区域价值正逐步提升。”朱锐认为。

亦庄楼市近两年的低迷状态恰与通州地产的红火形成鲜明对比。对此现象,朱锐认为,实际上亦庄的社区规划很好,居住密度低,先天基础比通州要好得多,但通州的大开发却恰好赶上了房价飙升的那几年。“亦庄这两年的停滞跟开发中途断档有很大关系。当时亦庄的前景很多人看得也不是很明确,只知道在修轻轨,但是,随着新城定位的规划,相信亦庄房地产市场的价值会很快被重新挖掘和认识。”

根据朱锐的了解,亦庄以前的核心区土地比较紧张,该开发的也基本上都开发完了,新的区域在东部和南部。“亦庄新城会以原来的基础为主轴,补充进来很多东西。”

据他介绍,合生美添在亦庄的项目中就做了会所和国际俱乐部,而在此之前,“亦庄的社区甚至连游泳池都没有。我们做的小区可能还要规划高尔夫练习场。这些都是亦庄未来需要发生的变化。以前的亦庄满足居住功能就可以了,现在要向新城靠拢,许多第三产业都需要跟进”。

而这个项目配套中还包括商场。“如果不建新城的话,在亦庄开发区做商场定位就会有问题,但现在反而很缺乏一个商场,因为根据新城的人口规模,将来会有大量消费人群。”

如果说奥运会是北京向世界做了一次成功的形象广告,那么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则会为中国的几大城市带来实质性的投资新机会。“最让人感兴趣的城市无疑仍然是上海和北京,在此背景下亦庄又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轴承点,交通四通八达,第二机场的兴建也很可能带来更大的利好。”韩昆认为。

“但亦庄的居住功能还没有得到深度挖掘。”韩昆补充说。很多人并不了解亦庄的历史,这片净土在清朝时期曾是皇家狩猎场,如今,清新雅致的生态环境被沿袭下来,居住产品大部分都南北通透,设计人性化。“从房地产角度来说,做好这一片低密度居住区,营造出‘国际’感觉,让来亦庄的人们感觉像到了国外,这已经是亦庄的成功之处。”

 

 

相关

小镇上的幸福生活

■记者刘辰/

亦庄楼市期待二次发力 

      25岁、婚姻幸福、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住在一片远离喧嚣的安静社区、在一家制造企业做人力资源、每天上下班时间不超过20分钟……谢佳的生活在同龄人中,也许已趋近完美。

       2006年来亦庄工作时,谢佳就开始留意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她很快通过中介找到了户型、位置都满意的一套回迁房,在亦庄小白杨附近,9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价格不到5000/平方米,相对当时亦庄商品房均价便宜很多,但地段上佳,走路到亦庄镇政府不到5分钟。

        谢佳的同事中,大多数人都住在市区,甚至还有人住在天通苑、北苑一带,好在进驻亦庄的企业90%以上都有内部班车往返于亦庄和市区之间,只是工作区内部的交通仍然有些不便,这让谢佳的一些同事们在解决上下班交通问题时多了几分烦恼。

        谢佳的生活则平静、安稳得多,虽然有时候会有些要求无法在亦庄满足。比如,亦庄几乎没有商场,“现在有的一些购物的商店,根本谈不上商场,目前有一个商圈叫上海沙龙,这其实是一个社区的名字,不少商铺集中在那一片,有个超市,有几家小店可以逛逛,但很难买到品牌服饰。”每当要购物时,谢佳就坐公交车到CBD附近,以CBD为中转站,再去西单、王府井等商圈。此外,亦庄也几乎没有娱乐设施,“卡拉OK和酒吧都没有太好的。” 

        尽管如此,她仍然喜欢在亦庄的生活,有同事要买房,她都建议在亦庄置业。 “亦庄本身是个安静的地方,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尤其是每次去市区逛街后,回到亦庄,感觉特别好——终于回家了的感受!车少、空气新鲜、没有市里的喧闹和嘈杂。很多上班族也喜欢这种安静的生活,想在亦庄留一套房子,没事的时候感受一下安静的田园生活。”

         谢佳说她曾经想过再买一套房子,当初刚毕业时经济实力不够,只是想有一个落脚点,对装修也没有花太多精力,甚至没有想把它当作长期居住的地方。她曾想过再购置一套房产作投资用途,现在房价不稳,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却有更强烈的欲望想要换一套更大、更舒适的住宅。她说在亦庄已经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小区,地理位置更佳,“就在上海沙龙的商圈附近,听说明年这个时候是买房的好时机,打算明年再去看看。”

        虽然也动过去市区工作的心思,但“除非是特别好的公司,能有班车支持上下班往返,否则我不太愿意承担交通费用,”谢佳说,“如果在消费上没有太多要求,亦庄是个非常理想的居住地点。”

 

 

亦庄过客?

■记者刘辰/

 亦庄楼市期待二次发力

    台湾人陈治平在一家大型台湾制造企业做中层管理,2006年被派至北京,目前在亦庄居住和生活已有两年。

“这里的环境很好,规划也不错,可是大部分生活机能上的细节还需要加强,”陈治平这样描述他在亦庄的生活,“比如餐饮、购物方面,很多地方都不在步行范围之内。”

    公司为他在亦庄核心区附近租了一套精装修的两室一厅,靠近亦庄镇政府,每月的房租是2800元(奥运前涨过一次价,之前是2500元)。“价位还可以”,陈治平认为。这已经是亦庄繁华度最高的地方,可是想一出门就找到超市和餐馆还是很困难。虽然在空旷宽广的亦庄,开车几乎从来不堵,但“有时候到一些超市,停车都不是太方便,如果能走着去就好了”。

      “公共交通方面也比较欠缺,以前还有开发区班车,但奥运之后班车就没有了,也会造成很多人出行上不方便。”

       好在陈治平有自己的车子,在他车子的后备箱里,有齐全的垂钓、烧烤工具,周末不用去密云、怀柔,在生态环境优美的亦庄周边已经可以过得很惬意。

        他也考虑过在亦庄买房,“有一些台湾朋友,2005年以前还在这里买房了,也一直住在这边”。

“房价应该会再降一些,未来就有机会涨价,我也一直都在关注这里的房子。”作为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陈治平的居住地也许几年就会改变一次,“下一步可能又会被调到上海或者深圳,在这里买房的话我还是以投资为主,可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太满意的房源”。

         陈治平对亦庄的未来亦不乏信心,“未来很多台商在天津、北京都会有分支,亦庄将来开通轻轨的话,会有更多外资企业愿意进入”。

        但他现在也开始担心亦庄自身的投资环境。“从公司的角度来讲,其实投资环境反而不如以前,以前有的一些优惠政策越来越少,比如我们制造企业,买机器需要缴纳的税额正在渐渐增加,这会不会造成一些大企业的流失?”

      陈治平所在的公司就打算未来一段时间里将生产线撤出亦庄,迁至廊坊,“成本上来之后,自然要找一个更便宜的地方,这可能是未来亦庄发展的一个危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