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8月22
日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规定,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再融资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20%的比例,提高到30%。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日渐受关注。
按此规定,我们计算了2005-2007
年深沪市场符合再融资资格的地产上市公司数量,统计显示74只主要地产股中,仅有38只地产股符合再融资要求。而在新规定下,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中粮地产、绿景地产等赫然被排挤在再融资大门之外。
强制分红比例提升10%
捆绑再融资挡掉多数地产股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郭轩 北京报道
8月下旬,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五)项“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提升为30%。
此外,新规还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详细披露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列明公司进行现金分红
的长期制度安排、条件、比例、种类等内容,并将分红政策作为再融资的一大审核性条件。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分红政策,健全上市公司持续回报股东机制,有助于建立稳定健康的证券市场。”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此举难改目前资本市场向下盘整震荡的格局。“分红意见稿的出台,是近期证监会密集利好中落实最为到位的一条,不仅有严格的指标,更将其与再融资资格联系在了一起。”中金公司分析师白宏炜评价道。
频吹暖风
宏源证券分析师陈新梅说:“30%的分红率相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短期有助于改善投资者获利方式预期,形成利好,但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观察。”
进入8月,股市没有走出众所期盼的奥运行情,依然延续了“跌跌不休”的颓势,一度跌破2300点关口,市场一片悲观。
虽在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一份高达2000亿元以上政府刺激经济方案的研究报告影响下,沪市8月20日上涨7.63%创造了近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但次日即开始下跌,基本将此传言的利好吞噬而尽。而近日市场的预期更显悲观,纷纷传言大盘将跌至2245点的低位。
在此背景下,8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股市热点问题表示“高度关注市场波动”,将着力改善市场供求,并一口气推出了严控“大小非”、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支持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分红作为再融资的条件、减少大盘股发行和健全回购制度等六大利好措施。
在A股市场经历了高达60%的快速下跌之后,证监会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牛市时期的“警惕风险”、
“买者自负”到现在的“理性投资”和“坚定信心”,其救市之迫切溢于言表。而这也是证券管理部门在近半个月的时间第三次发表“维稳”的相关言论。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现在问题多多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六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投资者的焦虑心态,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建立投资者的信心方面,管理层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具体的措施,包括公布社保资金何时进场,制定大宗交易改进的细则及实施时间、确定股指期货出台的具体时间表等。在这六大措施之外,证券管理部门还忽略了另外几张更有力的“救市牌”,例如成立平准基金、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和防止热钱外流等方面。
“改革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引导投资者目前的获利方式转变,从目前的获取差价,转向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分享长期利得,也是证监会维持市场长期稳定的一个有效策略,但30%的分红比率与周边市场尚有很大差距,能否实现目标还很难判断。”陈新梅说。
据了解,从分红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例看,英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的上市公司约拿出40%~50%的利润用于分红。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占净利润的比例2007年才仅为29%。从现金分红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看,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支付现金股利公司都在50%以上,我国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比例2007年达到50%。
难改长期格局
“将分红政策与再融资挂钩,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随意圈钱,但3年30%的额度力度尚小,并且上市公司可以选择股票和现金两种方式,不排除上市公司为融资突击分红的可能。”白宏炜分析说。
根据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情况的统计,有779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占1558家上市公司的50%;送红股家数148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5%,派现总额2757亿元,仅占2007年净利润9483亿元的29%。
证监会在此项新规中允许上市公司实施半年度现金分红,并且为降低分红成本,上市公司中期进行现金分红的,其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去年在市场行情火爆的形势下,上市公司分红情况尚且如此,今年银根缩紧,大多数企业都出现了流动资金紧缺,特别是受调控影响比较大的房地产行业,现金分红的积极性可想而知。”白宏炜说。
上述说法也得到了市场的印证。上海某地产上市公司董秘在回答关于记者分红新规的采访中表示,“公司中报在此意见稿前已经公布,中期没有分红计划,对于证监会的要求,公司也在研究中,会按照监管部门的最新要求去披露相关信息。”
同时,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率不高,投资者可获得的分红比例也有限。
“目前股市最大的问题是面临着大小非和再融资的冲击,市场的估值体系受到了破坏,引入分红与再融资权限挂钩,很难完成长期利好市场稳定的目标,更多的是形成诸多利好堆积的情形,有助于市场在低位中积蓄力量发生质变。”陈新梅说。
链接
房企融资高门槛备忘录
■宋振庆
本次强制分红比例提高10%的融资门槛,单从房地产公司的角度看,这仅是近年来监管层对房企融资进行门槛限制一系列政策的延续。自去年开始,监管部门就开始着手提高房企融资门槛,以下便是一些具有代表性政策的回顾。
叫停“打新”
2007年3月,针对不少上市公司利用在再融资进行“打新股”的行为,证监会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通知》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在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时,仅限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不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安排用于新股配售、申购,或用于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可转换公司债券等交易。
影响:这一通知也限制了房企利用股市再融资的资金投向,金融街、冠城大通等再融资计划都因为“涉嫌”打新股,不得不被迫叫停。
暂停股市融资
2007年12月底,曾有接近证监会的消息灵通人士获悉,证监会已经开始通过“窗口指导”,对今后一段时间内房企IPO以及其他再融资方式加以限制,内容包括暂停受理房地产企业IPO的申请材料、对已上报IPO申请的暂缓审核(排除接近上市的企业),暂停受理房地产企业包括增发、配股、发债等再融资方案,只放行优质的房企以借壳的方式上市。
影响:至此,房企股市融资进入了最低谷,鲜有公司再言上市、增发。整个2007年,在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只有两家中小房企——广宇集团和荣盛发展,而通过增发、配股等进行再融资的公司也为数寥寥。直到2008年1月份及2月份合肥城建和滨江房产的IPO过会,市场才看到证监会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政策态度转好的信号。
融资不得用于拿地
2008年3月,房地产企业上市审批仍然较为严格,特别是在资金用途方面,如果融资是用于囤房囤地,将难以通过审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对于房地产企业IPO的严格要求将体现在募集资金投向方面,如果本次募集资金用于购买开发用地,将会劝其退出。同时,募集资金投向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规定(对此要送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征求意见);如果该地产公司属于外商投资类的,还会同时征求商务部的意见,看是否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政策。而再融资方面,证监会也要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四证齐全,去年以来,证监会还要求上市公司不得有购买土地的欠款或者支付新购买土地用途。
影响:这一政策最典型的影响便是银泰股份不得不对之前的定向增发方案进行修改,此前银泰股份在还没有拿到地块的时候就开始筹划增发,这样就有将增发资金用于拿地之嫌,明显与上述思想相背离。
考核指标趋严
2008年7月,有报道指出,证监会正在酝酿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再一次修订,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新增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等6个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作为一个监管指标,非经常性损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格。
影响:对于很多房地产公司来说,股市投资收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甚至在前两年喧宾夺主,超越了房地产业务本身收入。而由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IPO、再融资及T公司摘帽的考核指标之一,此次将非经常性损益的外延扩大,包括将股市投资收益重新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体现了监管“度”的变化:根据目前证券市场整体的发展要求,融资需要从严监管。
评论
股市见底了吗?
■苏里格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
在打的回家的路上,出租车司机一路抱怨着生意难做,收入同比下降了30%,当然,这个数据是名义货币收入的比较,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2007年10月以后,深圳关内运行的出租车数量增加了20%,这样推算下来,由于宏观经济下滑造成的出租车司机的货币收入至少减少了10%。
同样缩水的还有国内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财富。同其高位相比,中国股票市场指数下跌了60%。
很多人把现在股票市场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大小非对于解禁限售股的抛售,也就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博弈。回首股权分置改革,当流通股股东拿到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取股票流通权利的各种形式的补偿的时候,投资者就应该想到在未来的时刻,当原来的非流通股东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整个会发生什么事情。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投资者所希望改变的并不是当时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会议投票时的举手赞成,而是盼望能够在6000点的时候逃离这个市场,并且到今天为止一直没有流连忘返。
不要埋怨中国的投资者不成熟和不理性,如同在房价上升的时候,是没有人找开发商退房子的。美国的投资者在互连网泡沫膨胀的时候,几乎没有投资者会投诉经纪人的诱导以及证券分析师的欺诈,这些都发生在泡沫破裂有人亏了钱以后。在那个时候就连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也在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自己确实错过了一次百年难遇的大好的投资机会。
股票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资产,而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价格一般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所涉及的范围,虽然调控金融资产的价格对于央行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这个特性,单单证券监管部门范围政策的变动仅能调节市场中股票的种类和结构,而对于证券市场的长期涨跌而言,监管部门的努力是没有用处的。
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分红政策,证监会拟定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如何确定应该是上市公司自己的事情,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缺乏持续性、稳定性的长期制度安排的问题更好的解决之道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方式完成。而且在目前上市公司分红存在红利税的情况下,这种强制性的分红行为更是不可取。股票市场的重大问题基本上都不能由这个系统自己得到解决,如同一个人拼命的拽自己的头发,不能把自己抓离地面一样。
现在我们的想象和计算能力还不足以描述未来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假设经济和金融市场始终会处在一种稳定的均衡或者接近这种稳定均衡的状态。
与其同其他投资者间互相盘问“股市到底了么?”,不如自己考虑一个问题。把整个股市看成是单一的上市公司,它现在的市盈率是18倍左右,而且未来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你现在会购买这只股票吗?更成熟的投资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自己的资产有没有除了现金、股票以外的其他投资方。
责编:龙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