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亿增发遭否 泛海建设融资另辟蹊径

标签:
房产 |
分类: 公司报道 |
■中国房地产报
将近半年的筹谋,却最终没有让泛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泛海建设,000046)笑到最后。
6个月之前,泛海建设抛出增发1.8亿A股、募资65亿元的方案。但8月22日,其发布公告称,公开增发A股事宜未获证监会发审委通过,这是继金地之后又一家增发被否的上市房企。
“我们会采取银行贷款、发债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融资渠道募集资金。”泛海建设的一位高管说。
被否悬疑
“之所以没通过审核,主要在于受房地产大势的拖累,发审委在心理上持一种更为谨慎的态度。”泛海建设一位接近发审委的人士说。
记者获悉,泛海建设董事长卢志强和首席财务总监匡文,以及保荐机构的两位人士参加了发审委审批前的内部提问会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气氛相当融洽,但最终未通过却始料未及。
“此次增发被否的确切原因,发审委还没有给我们的保荐机构反馈,我们尊重发审委的决定。”上述泛海建设高管表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泛海建设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坦言,在目前房地产市场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增发未通过后,对泛海建设资金的安排确有压力。但他表示,不会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太大影响。
“增发被否未必是一件坏事。”中投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指出,即使获得发审委的批准,以目前的市场状况,也不一定发得出去,并且发行价格一定得重新作出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频繁增发对泛海建设股本的扩张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近两年,泛海建设股本急剧扩张。在2006年3月份股改时,泛海建设的总股本仅为3.5亿股,而经过2006年和2007年先后两次定向增发后,其股本数额已经达到11.3亿股。在2008年实施了10送6转增4的利润分配方案后,泛海建设的股本更是达到22.6亿股。
“如此快速的股本扩张速度,必然要求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与之相匹配。所以,此次增发被否,提供了一个让公司维持现有股本数额不变的前提下练好内功的机会。”有熟悉泛海建设的分析师指出。
多渠道融资
增发被否之后,泛海建设的反应异常快速。
“事实上,在金地增发被否之后,泛海建设已有所估计,并做好两手准备。”泛海建设高管解释说。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在增发方案被否之后的第二天,泛海建设已经向深交所上报了发债意愿,筹谋通过发债融资,此次发债的规模将达到30多亿元。
在记者求证时,泛海建设方面并没有否认,仅表示目前正在做政策咨询和必要的准备工作。
此外,泛海建设的多渠道融资方案都在齐头并进。
据悉,有机构投资者建议,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以合作开发的形式来解决资金问题,这一思路已经在泛海建设内部讨论。目前,泛海建设在大多项目中都持有100%股权,这些项目都是在早期以很低成本获取的优质地段项目,盈利能力很强。
在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银行贷款上,泛海建设也在寻求突破。泛海建设在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百亿贷款申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同时,公司所属的一大型项目贷款已经获得了银行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