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没有金牌的“选手”
(2008-08-19 10:38:50)
标签:
房产 |
分类: 城市人文 |
■中国房地产报
“后场抢断!连过数人!一记重扣!犯规!加罚!球进啦!”在北京台工作的记者江风正在熟练地编辑篮球赛事的短新闻,在奥运期间他主要负责这一块。
作为记者的他,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却并不需要进行任何现场采访,整日所做之事是将从央视传来的画面进行编辑。而对于不能进入体育比赛现场参与采访报道,江也是颇有怨言。
“整个北京台就给了几个名额,绝大多数记者只能坐在编辑房里将央视传来的图像进行二次加工,感受不到现场的激情。”江表示。当初被分到篮球报道组,江还兴奋了好久,本以为可以与篮球大明星近距离接触,说不定还能要个签名啥的,但在这样的现实下,那只能成为妄求。
在外人眼里,除了运动员,记者是能与奥运距离最近的一份职业,虽然在江眼里那却是最远的距离。“别人还可以买票去现场看看,我们都没有时间,一直要在台里待命的。”不过其坦言,记者这个职业,与奥运的接触其实是最多的。
一年之前,江风大学毕业,只身一人来京城闯荡,终被北京台录取,专跑经济口,以为可以大施一番拳脚。经过几个月的适应期后,江却发现跑经济口是假,跑奥运口则为真,或者至少也是一个奥运经济口,而这构成了江风一整年的工作内容。
“一切都与奥运有关,社区新闻。政府新闻,城市建设新闻,统统都是。我都要傻了,反正我看着看着,审美都疲劳了。”江戏称。
“您好,我是北京台的记者。你们公司最近有什么与奥运相关的活动吗?如果有,请提前通知我,我要报道一下。”这是江与一家奥运赞助商的通话。他报道的范围,也开始涉及公司新闻。30多家奥运合作伙伴公司也被“瓜分”一空,江主要负责其中的三家,关注的焦点也就是该企业与奥运的互动活动。总而言之,惟一不变的是奥运。
虽然有时江风对整日报道奥运有些怨言,不过其坦言,因为关注的持续性,使得他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重新发现北京奥运的特点。
“像北京奥运的碳平衡,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当时为了做这个,我查了不少资料,长了见识,最后还做成了一个大片。”江很得意自己的发现。
因为刚参加工作,工作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奥运元素又是工作的重头戏,于是奥运也就构成了江日常生活的大头。
“就像运动员一样,我也是整日为奥运奔波。所以,我也是北京奥运会的参赛队员。惟一的区别是,我注定拿不到金牌。”江风这样总结一年的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