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七城七彩专题之: 绿色青岛 扬帆生态

标签:
房产 |
分类: 城市人文 |
■中国房地产报
欢乐与激情写在每个青岛人的脸上。
这不仅仅是因为奥运会的到来,还有自2001年7月青岛赢得奥帆赛举办权成为北京奥运会伙伴城市后,这7年来奥运给青岛带来的各种变化:街道整治,铺路亮化,各种工程纷纷上马修建,交通改善,城市绿化,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捷舒适。奥运给青岛人带来了新的生活,即使是刚刚过去的浒苔灾难也没有打消青岛人的笑脸。
消失的浒苔
“这几年,青岛的城变绿了,海变蓝了,每天出门都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城市面貌的改变,让人心情舒畅。”家住青岛的沈风被记者问起奥运带给他的直观变化时,给了我这样的回答。自从2003年6月,奥帆委成立、奥帆赛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之后,奥运会和奥帆赛就从方方面面改变了青岛这座城市。
环境成为青岛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改变之一。青岛市市长夏耕表示,借助奥运机遇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是青岛的发展契机。
2008年6月,青岛海域出现了大规模的浒苔。“那几天整个海域都是绿的,无论是帆船赛的比赛区域,还是海浴区都没有逃过这次灾难。”沈风感慨说,“这个绿色远不是我们想要的绿色。”青岛举全市之力开始了一场决战浒苔的战役。在陆域,从6月中旬以来,每天有数万青岛市民和官兵奋战在海边;在海上,有外、中、内三道防线护住赛场。奥帆赛比赛海域铺设围油栏7000多米。还有渔船用拖网、兜网和手抄网的方式清除浒苔。7月15日,在青岛全市协力下,奥帆赛场地内的50平方公里海域内浒苔被打捞干净。“现在,那些区域里浒苔已经非常少了,各国运动员正在蔚蓝色的大海上扬帆起航,积极备战。”沈风说。
青岛经受住了一次环境生态的袭击,而为了奥运的生态,青岛也一直在努力。
“青岛在奥帆赛筹办过程中对环保问题一直都是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夏耕说。2002年开始,通过迁出污染企业、淘汰燃煤锅炉、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垃圾分类、清理海水污染源等措施,几年内,青岛的环境质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目前,青岛主要的环保指标都已排在了全国前列,2007年青岛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1.2%。近岸海域水质有61.4%达到二类标准,其中奥运赛场有半数水质达到了一类标准。
因奥运而改变的城市
“现在青岛的很多路因为奥运得到了修整。我原来开车去上班,每天都要绕过无数条坑坑洼洼的路,花费很长的时间,现在因为奥运街道整改后,我几乎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单位。而现在我们青岛人很多的收入也比前几年高了许多。”沈风说。
奥运在给青岛的环境带来改变的同时,也促进了青岛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围绕奥运,自2003年以来,青岛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已累计投资达百亿元,新建了东西快速路以及杭州支路—鞍山路两条快速路,一些背街背巷的路都得到了改造,安装了路灯。开工建设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火车站和机场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初步建起了畅通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修建了一批文化设施和体育设施。
“像青岛大剧院和极地海洋世界已经建设完成,人们在奥运期间除了观看比赛,还可以看歌剧和企鹅、海狮、海豚的表演。而奥帆中心的建设更是青岛人的骄傲。”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奥帆委副主席王伟说。
建设完成的奥帆中心如一颗明珠静卧在浮山湾畔。“目前奥帆中心已经筹备了2次国际帆船赛,我们原本担心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青岛的奥帆中心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奥帆城市的场馆,历数众多的帆船场馆,青岛的奥帆中心可以说是最好的。”市长夏耕说。
而青岛的城市功能也更加完善,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面,青岛新增了18条公交线路,对三分之一的公交车进行了更新,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5处公交停车场,公交占路停车状况明显改善。
心随帆动
除了奥运场馆和道路设施外,青岛人也做好了奥运的准备。
“青岛每一个普通人对于帆船都是从陌生到好奇,从好奇到熟悉。现在的青岛人一听到‘奥帆’的字眼,几乎每一个都会和你聊上几句,帆船分几个级别,中国队有哪些明星,奥运会帆船哪天举行都了如指掌。”沈风说。奥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青岛人的思想与生活。
现在青岛大街上随便打一辆出租车,已经再也听不到那些老让外地人犯迷糊的青岛口音,出租车司机们面对外地游客都会开始用普通话和你聊两句奥帆赛,甚至有些司机们还培训了简单的英语,以便和外国游客沟通。
无数人争当奥运志愿者,沈风的弟弟沈烨是青岛理工大学一名大四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2008年青岛奥帆赛的志愿者,以自己的方式服务奥运。
说到奥帆赛,沈烨觉得参与奥运会,并不只是看比赛、看热闹,也不是只有运动员、教练员才可以参与其中,而是城市的每一位市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在外国运动员、记者、游客的面前,市民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整个城市的形象。
除了做志愿者,沈烨还热心地帮助一些邻居们学习英语。在社区举办的“迎奥运,学英语”活动中,沈烨为社区居民们上课,教他们从哪里入手以及学英语的基本技巧等。这些“学生们”大部分都是超过50岁的大爷大妈,看到他们学习的劲头,沈烨深深地感受到了青岛对奥运会、奥帆赛的期盼。
这7年的时间,是奥运理念与城市共同成长的7年。夏耕说,奥帆赛给青岛带来了许多东西,有发展的机遇还有城市的内涵,奥帆赛的筹办改变了这座城市。夏耕表示,奥帆赛不仅为青岛带来了一座世界一流的帆船中心,筹办过程中,青岛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升,奥帆赛已经给青岛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赛罢帆船赛啤酒
■本报记者刘阳/文
2008年八九月的青岛,是青岛人最欢快的时段,在碧海蓝天下欢呼完奥运的口号,又将沐浴彻夜的狂欢,虽然这狂欢比往年来得晚些,但接连不断的欢乐让青岛人成为众多国人羡慕的对象。
“那几天的青岛人可以说是疯狂,在啤酒城里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随便拉着谁就是喝。去年一晚上我喝的啤酒比我一年喝的都要多,那个难受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沈风在电话里半高兴半抱怨地对我说。
提到青岛,人们脑海中无不第一个想到青岛的啤酒节,作为青岛的城市名片,青岛国际啤酒节始创于1991年,每年在青岛的黄金旅游季节8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16天。啤酒节的主题口号是“青岛与世界干杯!”,经过十七届的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已逐渐成为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例行的盛大节日,在国内外也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岛的啤酒节由开幕式、啤酒品饮、文艺晚会、艺术巡游、文体娱乐、饮酒大赛、旅游休闲、经贸展览、闭幕式晚会等活动组成。节日期间,青岛的大街小巷装点一新,举城狂欢;占地近500亩、拥有近30项世界先进的大型娱乐设施的国际啤酒城内更是酒香四溢、激情荡漾。节日每年都吸引超过20多个世界知名啤酒厂商参加,也引来近300万海内外游客举杯相聚。
一个相熟的媒体朋友告诉记者,她往年在啤酒节中看到“狂饮”的除了青岛人就是一些欧洲人。她采访过的一个德国人告诉他,欧洲人更喜欢喝啤酒,在他们的家乡,啤酒就是他们的饮料,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他们更爱喝啤酒了。每年当地的啤酒节参加者主要是本地和邻近国家的人,也有很多其他国家的游客慕名前来,当地的人都为啤酒节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其他地方,如此为啤酒疯狂的应该不多,但是青岛是个例外,而青岛的啤酒节正好让他们一慰思乡之苦。
2008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是第十八届,为了避免与奥运会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啤酒节将于9月19日开幕。而这届啤酒节将成为奥运会及奥帆赛的庆功宴,届时的游客将比往年更盛。
“新榨的啤酒香飘满了街巷,夜幕降临时,满街都是喝着啤酒的人,吃着辣蛤蜊,几万人狂欢,想想都叫有气氛啊。”沈风俨然已沉浸在了自己的幻想中。
青岛市崂山区委副书记、啤酒节指挥部总指挥邓云锋在一次会议上说道,经过前两年举办奥帆测试赛的实践证明,“一节一赛”的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体育运动同样可以产生激情与欢乐,这与啤酒节的主题是一致的。白天人们观看奥帆赛,晚上到啤酒节庆祝胜利,释放激情。在2007年的啤酒节上,就有很多国家运动员代表团来啤酒节狂欢,参加我们组织的“奥帆之夜”,享受生活,了解青岛的风情和文化,感受青岛的城市魅力。
山东人有酒量,青岛人更爱喝啤酒。2007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上360万人喝掉了1006吨酒,经济贡献超过了2个黄金周。这是预演的“一节一赛”相结合的盛况。“双重的欢乐,双重的狂欢,在奥帆赛余温的影响下,今年的啤酒节也更让我期待。”沈风说。
满天红色的烟花,碧蓝海上白色的帆影,期待2008,再次把酒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