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压力迫沪重启经适房
(2008-08-04 13:47:40)
标签:
房产 |
分类: 封面故事 |
■中国房地产报
在最近的上海市建委相关会议上,上海市首批16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简称经适房)在三季度全面加速开工的消息正式传出。今年以来频繁表态却姗姗来迟的上海经适房建设,终于得以在各部门的一路绿灯下全面提速。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首批经适房由静默无声到公开提速的转变,“并不是因为资金规划等协调问题”,也“不能仅仅用政治任务的急于完成来简单解释”。调控日久后上海楼市重又积蓄的反弹压力,才应是个中最大动因。
经适房减压
如果不是今年以来上海市政府的一再表态,对于上海市民而言,“经济适用房”这个词汇已然显得相当陌生。
而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经适房这一保障性住房主力的多年缺失,无疑助长了上海房价的肆意高歌。
2005年3月,随着房价的一路猛涨,上海市政府及时提出“两个一千万”工程,即当年启动1000万平方米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和1000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住房。时至2006年,尽管配套商品房建设相对顺利,然而中低价商品房却几乎陷入停滞。
据当年的政府工作人员透露,“这些配套房源坐落的新市镇在当时还较为偏僻,导致不少动迁户选择了放弃。”而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更是让“两个一千万”在市场转冷等诸多原因下不再提及。
事隔三年,在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高调起步,出台《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后,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经济适用房却在上海再度开建,在华东师范大学欧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南平看来,这完全是“政策主导和市场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以来,上海楼市受累于调控和观望,住房供应量一路走低。
另一方面,尽管上海连日大开土地闸门,在短短几天内频发3个土地出让公告。然而在总计出让的30幅地块中,涉及住宅的仅有3幅。
在市场大势和区域性供求失衡的合力作用下,房价上涨的迫切压力引发政府部门担忧。而力促经济适用房的全面建设,或许正是一条可行的减压渠道。
依托“两个一千万”
停滞多年的经适房建设再次启程并强势推进,显然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和意识决心的考验。”余南平指出。
根据早前公布的“上海市五年住房建设规划”,5年内上海将兴建30万套、总计2000万平方米的经适房,并确保其新开工面积占同期住宅新开工面积的20%。其中,今年年内的开工建设面积为400万平方米。
然而,从今年1月市长在人大会议上郑重表态,到4月中旬国土部门官员公布详细计划,上述的“400万平方米”迟迟未见动工。对此,余南平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其中涉及到土地、资金和规划等诸多协调难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了早前的“两个一千万”基础,上海经适房的土地问题“不在话下”。上述原任职于上海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之前‘两个一千万’中出让的土地,尽管其中有少部分由于某些原因经由市场渠道予以消化,但其余的大部分土地其实还在原先承建‘两个一千万’工程的开发商手上,处于暂停开发的状态。”因此,不仅是首批16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上海今后5年内2000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其主要来源都应该是依托于前两年的“两个一千万”工程。
而记者从一位参建首批经适房的开发商手里获取的相关文件,也印证了上述说法。在这份今年5月向相关单位下发的《2008年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市级项目一览表》中明确显示,这批首次开工的经济适用房所在的宝山顾村、南汇周浦和航头、闵行浦江等地,正是几年前“两个一千万”的规划用地。
上述开发商还对记者表示,出于历史及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参与承建首批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全都为国有房地产企业。在此便利下,各项目的开发单位和具体施工监理等招标工作,也都已在5月间就开始落实。因此,“400万平方米”接下来有望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