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珠三角轨道交通加密

(2008-07-24 16:44:25)
标签:

房产

分类: 城市人文

■中国房地产报  见习记者 董晶  记者 刘阳/

 

随着城际轨道交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自然就成为众城追捧的对象。近日广东省政府研究提出了推动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在原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提高线网密度,完善网络功能,并以此引领珠三角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提升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规划后的珠三角轨道交通若成为现实,其密度将直逼巴黎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高密度轨道交通网络。

 

“三环八射”构想

 

此次珠三角地区的“三环八射(三重环线、八条放射线)”轨道交通构想中,规划线路20条,线网总长度接近2000公里,比原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增加将近2.5倍,基本覆盖珠三角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同时珠三角轨道交通远期还将向粤东、粤西、粤北延伸。一旦规划变成现实,该地区线网密度将达到4.8公里/百平方公里,加上城市轨道交通、普通铁路等,珠三角的轨道交通网络密度将达到12.2公里/百平方公里。

“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的线网密度大与其自身区域面积较小是分不开的,同样的情况放在长三角线网密度就要‘缩水’了。”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对记者说。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杨新苗副教授则认为,珠三角地区之所以要建造超前、高密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珠三角经济实力比较强,对于交通方面的需求比较大,政府比较关注,能够进行大力度的投资。二是交通的发展可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达到吸引外资、寻求自身更大的经济发展的目的。

 

快进雄心

 

珠三角快速发展的雄心,催发了轨道交通的大力建设。

据预测,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的公路、水路年货运量将分别达到60亿吨和9亿吨,年客运量将分别达到160亿人次和1.2亿人次。目前,珠三角地区已有的交通设施已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城际客运需求。

“高速公路占地广、资源消耗大,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地区环境已经难以承受。”郑天祥教授叹息道。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本就比较小,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从运输能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率看,一条快速轨道线等于5条高速公路;完成同样的交通流量,轨道交通仅为公路占地的1/8。因此,构建运输量大、高效环保的轨道交通系统成为地区发展的新需要。

由于区位和资源条件不同,珠三角地区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平衡,中心城市的空间小,资源相对匮乏;而周边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但由于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整体上与中心区有很大差距。

可以想像,“三环八射”轨道交通网络的建立将给珠三角带来发展的契机,使珠三角的城市圈经济发展由此加快,同时也将打开珠三角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双赢发展的局面。

 

支撑模式转变

 

珠三角地区历来是广东乃至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依托政策上的优惠和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利用本地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成本,发展出口加工业。但当前珠三角地区的土地、能源、环境状况、人才等软、硬件资源对经济发展都构成严重制约,珠三角步入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瓶颈期。专家称,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轨道交通的发展成了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巨大支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非常肯定地说。

在陈秀山看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保证。“比如广州将来可能更多的是发展服务业,周边城市则以便利的轨道交通作为纽带,负责生产业和加工业。”陈秀山举例说。

这种分工合作的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交通便捷的基础上,珠三角“同城化”的轨道交通网络恰好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再腾飞奠定了基础。“三环八射”的线网布局建成后,珠三角9个城市将一“轨”网尽: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1小时内9个城市可以互相通达,并连通港澳两地的轨道交通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