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方帅
济南报道
婚姻才刚刚开始,磨合是速配的代价。日前传出海尔地产与绿城地产“因成本控制出现分歧与激辩”的消息,使联姻这块“铺路砖”沦为“绊脚石”比预期来得更快。
济南当地某知名开发商对本报透露,伴随着济南全运村项目逐渐走入正轨,海尔地产集团(海尔地产)、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绿城地产)双方正由成本分歧演变为控制权的争夺战。
“这是企业联姻的通病,相信双方可以很好地协调。”此开发商说,“毕竟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以海尔地产董事长卢铿的经验,也一定可以让矛盾化解。”
成本分歧之说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海尔地产与绿城地产在项目成本控制上正在发生分歧。该知情人士系海尔绿城置业公司某高管的亲密好友,因此成本分歧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上述知情人士说“有海尔地产相关人士告诉我,本来按照预算进行施工,但工程刚刚开始,有些预算就已经超标。”
但这一说法随即遭当事人否定。“目前联姻的第一个项目——济南全运村进展顺利,双方只是协商解决问题而已,并不涉及传言中有关成本的争议。”海尔绿城置业公司营销总监马建华对记者说。
马建华随后又对本报解释:绿城地产希望做到极至,成本自然要提高,“但不应该无畏市场,应拔高有度。”
据了解,全运村项目分工较为明确:绿城地产负责规划、设计及工程,海尔地产对项目的前期、财务、销售和整体进展进行把关。
按照这样的分工,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双方难免会在具体问题上发生分歧。负责项目品质的绿城地产当然会追求绝对价值,即做精细产品;而负责整体财务的海尔地产显然会把成本作为第一考虑。
“因此绿城地产在成本上显得更大刀阔斧一些,而做家电出身且追求平均价值和规模价值的海尔地产也无可厚非。”此人士表示。
回顾海尔在家电产业的管理脉络可以看到,采用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的改革时,“一级成本中心”就被作为独立部门成立,因此“海尔地产自然把成本控制的理念渗透到开发中”。
济南全运村项目是双方共同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在去年11月份,双方就结成联盟,按照55%和45%的比例成立了海尔绿城置业公司。
彼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表示,海尔地产与绿城地产合作“不仅仅是因为绿城会造好房子,而是绿城的创业精神和企业精神。”而绿城方面也表示“我们确实有着非常一致的文化理念和想法。”只不过目前的成本分歧在很多人看来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争夺控制权?
而在成本控制分歧的背后,或许是双方控制权、话语权的争夺。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全运村项目是一个部门两班人马,在管理权上难免会出现纷争。随着项目逐渐成型,海尔地产由于控股55%股份,对控制权的欲望似乎显得更为强烈。
可以证明“一个部门两班人马”的细节是,在印有济南海尔绿城置业公司字样的名片上,马建华的职位是营销总监,而秦黎明的职务是营销部副经理。
“秦黎明是绿城地产的人,而马建华则是海尔地产从万达聘来的。”知情人士说,“两个公司的人都有,管理权分配并不明显。”
而可以作为背书的是:海尔地产董事长卢铿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绿城地产做房地产的时间长、经验足,海尔要向绿城学习。但是在山东发展,海尔的某些方面对绿城也很重要,比如海尔的家装体系、智能化体系方面。同时在资金等方面海尔和绿城存在互补关系。
但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双方结合的过程太快,似乎没考虑到价值取向的差异化。”
实际上,海尔地产对控制权的争夺并无诟病:对于海尔地产、绿城地产来说,全运村项目对于它们的意义不尽相同。
对于绿城地产来说,全运村项目是进军北方市场的桥头堡;而对于海尔地产来说,此项目被认为是主帅卢铿上任海尔地产征途的开始。因此全运村项目的成功与否,对于卢铿和海尔地产的意义更为特殊和重大。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正因为对于双方的意义都过于重大,因此相信双方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协作的问题。“况且卢铿是一个极有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会太难。”
责编:龙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