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特利尔的教堂地产

(2008-06-03 15:37:03)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沈威风/文

蒙特利尔的教堂地产
      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与多伦多、温哥华相比,这个城市显得更加欧洲化。这里70%的居民讲法语,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法兰西民族的后裔。同时这座城市除了充满法国风情的建筑和街道外,每一个街角都有一座教堂。据说这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国王只批准虔诚的天主教徒移民到这片新大陆,所以这里的居民笃信天主教,曾经有80%的居民每个星期都到教堂去做礼拜。
       这个城市鲜有高楼大厦,因为政府规定,所有的建筑都不可以高过皇家山顶上的圣约瑟夫大教堂。而这座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可以说完全是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这位名叫安德鲁的教士,出身寒微,父亲是个木匠,所以安德鲁一生都对耶稣的在世父、同是木匠出身的圣约瑟夫情有独钟,并一早立下誓言要为圣约瑟夫盖一所教堂。他一生省吃俭用,直到年近80岁(1924年)时,才终于用这些积蓄盖起了一所小小的教堂,而他自己就居住在教堂二楼10平方米的一间小屋里。在那里,安德鲁开办了诊所,用敬奉圣约瑟夫的灯油及祈祷替人治病。许多年老多病的人本是拄着拐杖来到这里朝拜的,而离开时却已不再需要拐杖,于是,他们的拐杖就被留在教堂里作为见证,教堂因此名声大噪。而有此神迹,安德鲁筹集资金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很快他又盖起了第二座中型的教堂。
        如今矗立在皇家山顶上高大庄严的圣约瑟夫大教堂,已是第三座了。它是在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共同捐助下,于1967年正式完工的,而此时安德鲁教士已去世整整30年。但事实上,教堂的内饰部分至今尚未正式完工,却又遭遇资金不足的困难,座椅只能先用简陋的折叠椅代替。因此现在进教堂参观,需要做一定的捐助,当然数目随意。
         而蒙特利尔另外一所著名的教堂,也是北美最为重要的天主教教堂——蒙特利尔圣母院始建于1672年,装饰效果异常精美,以胡桃木和金叶装饰的墙壁上有着精致的彩色雕刻和绘画,整个教堂内部以深蓝、天蓝、红、银和金的色调作为装饰。然而,近年前来做礼拜的信徒却日益减少,原因是太美惹的祸。因为圣母院如今已成为旅行者必去的一个景点,作为一个对全世界开放的宗教场所,当信徒在教堂内虔诚礼拜的时候,却经常是游客络绎不绝,并面对着雕刻和绘画发出此起彼伏的赞美声,闪光灯更是屡禁不止。
       为此,曾经对游人免费开放的圣母院大教堂,如今也每人收取5加元的门票。一方面,是对因为信徒流失而带走的捐助略作填补,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控制一下游客数目,不让宗教场所有公园化之虞。
       但是即便如此,蒙特利尔也不再是往日那个笃信天主教的城市了。一度有80%的居民每周去做礼拜,现在这个比例已降到18%,连香火最盛的圣约瑟夫大教堂和圣母院教堂都需要向游客收取捐助,而城中大大小小600多所教堂中的许多则已变得难以维系。
       为此,蒙特利尔政府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这些经营不善的教堂标价出售。并且,购买者可以改变教堂的用途,也就是说,作为私人物业,教堂不必再作为宗教场所,购买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者可以商用。惟一的要求是,必须要从事高尚的商业活动,比如改做画廊或艺术品商店,而不能变成酒吧、赌场、KTV。
         这些教堂虽然经营不善,但是大多历史悠久,内中更有可能价值不菲的文物,有钱有格调的人买一所教堂,可能也不失为一个投资的新路子。只是不知道于1982年由教皇保罗二世赐予Venerable(上帝的圣徒)封号、正式列入圣班的圣安德鲁修士看到此情此景,是否会羡慕中国寺庙的经营之道。
(作者系财经女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