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宋振庆 北京报道
5月12日,停牌半年之久的福建阳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阳光发展,000671.SZ)终于再复牌,并发布了定向增发购买资产重大事项的公告。公司大股东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阳光集团”)房地产业务整体上市正式拉开了序幕。
根据公告,阳光发展拟向阳光集团及一致行动人等定向增发不超过7300万股,每股定价14.80元,以购买价值10.7亿元的四家房地产公司股权,包括福州汇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福建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9%股权,福州开发区华康实业有限公司59.70%的股权以及福州康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事实上,此前阳光集团一直希望将优质的房地产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内,但是遇到的阻力不小。”一位接近阳光发展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而这位人士所说的阻力正来自于该公司第二大股东福建亿力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力电力”)。
整体上市启航
“此次定向发行购买资产,不仅解决了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而且将提高公司资产质量,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阳光发展工作人员表示。
但注入的资产并不能使阳光发展立即“旧貌换新颜”。资料显示,注入的四家房地产公司中,除了阳光房地产公司2008年盈利以外,其他三家房地产公司都预计亏损。这也让中小投资者质疑这些房地产资产有高估之嫌。
“从目前市面其他房地产公司资产置入的增值率平均值380.70%来看,本次阳光发展的增值率仅有171.53%,尚属合理。同时,本次置入资产大大扩充了公司的土地储备,改变以往阳光发展项目开发青黄不接的局面。”公司工作人员解释。
而且从本次定向增发的盈利预测报告来看,置入资产中的最大利润点“乌山荣域”和“白金瀚宫”的竣工时间均在2010年,这意味着其时利润还会有个跳跃式的爆发。
公司人士表示,阳光发展自1999
年以来均未进行过再融资。资金实力和土地储备情况是影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家拥有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过多地、单一地依赖较高财务成本的间接融资渠道,无法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功能,是制约公司近年来业务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显然,本次再融资可谓众望所归,一直是阳光发展和阳光集团迫切希望实施的。
股东之争或成最大掣肘
然而,阳光集团的整体上市行为却可能遭遇来自亿力电力的阻力。
2002年,阳光集团借壳阳光发展,取得了控股地位。随后几年,亿力电力从其他股东手中几次收购阳光发展股权,并最终取得23.49%的股权比例,直接与大股东阳光集团31.79%的控股权形成抗衡局面。
“亿力电力希望将电力产业置入到公司中,而阳光集团则希望实现自己房地产业务的整体上市,二者对于阳光发展未来的行业选择分歧很大,这导致阳光发展的再融资计划迟迟未能成行。”上述接近阳光发展的人士表示。
这一斗争在去年9月充分暴露出来。
是时,亿力科技原有计划增加阳光发展股份意向,但是由于与阳光集团在公司未来发展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无法达到当初预想的目标,因此,亿力电力反而在二级市场减持了部分股票。
国诚投资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从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前两大股东阳光集团和亿力电力持股比例仅差8%,而公司又是一个袖珍小盘股,流通盘仅只有3200万股,总股本也不过只有9500万股。这就意味着,一旦亿力电力在二级市场上收集筹码,势必会影响到大股东阳光集团的控股地位。而事实情况似乎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在这种威胁下阳光集团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坊间传闻的放弃阳光发展把房地产业务注入其他壳中谋求海外上市,但无论是资本市场现状还是阳光集团本身都不愿意这样做;另外一个就是,尽快将房地产资产注入到阳光发展当中。”分析人士表示。
本次整体上市方案仅仅是董事会预案,还需要经过股东大会和证监会的审批。然而令人担心的是,由于涉及关联交易,大股东阳光集团在股东大会投票时需要回避,而手握23.49%股权的亿力电力会不会对这一方案进行否决还是未知之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