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二季度土地供应遇窘

(2008-05-13 11:45:34)
标签:

房产

分类: 封面故事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宋尧 北京报道

 

       430日,记者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得到了一张略显“寒酸”的统计报表,整整一个月,该中心仅完成一幅经营性用地的交易。

        当月惟一一幅完成出让的用地,交易时间指向41日,尽管该中心工作人员在电话中拼命纠正记者的“错误”,强调在月度统计报表上与之并列的还有另外6幅工业地块。但无可否认,在2008年第二季度过去三分之一后,原计划于该季度内完成出让的49幅住宅和商业地块仍然毫无动静。

庞大的数字让人们把期望置于后半年土地市场的供应井喷。

 

低迷供应期漫长

 

        事实上,从2月份起,北京市土地市场便进入了交易和供应层面的寒冰期。截至目前,近三个月仅完成6幅经营性土地的出让。

        与之相对比的数字则是一月份的岁末“疯狂”,北京市共完成土地出让32次,总成交土地面积约为394万平方米。如今,三个月完成6次土地成交的记录,也成为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自从2007年开始定期公布交易数据以来的最低点。

         41日出让的是位于昌平区的一幅地块,为北京近郊难得的大幅优质土地,但该幅以招标形式出让的土地起始时间为21日,整个出让过程居然延续了两个月之久。

         2008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原定在该季度完成出让的20多块土地被推迟入市,其中,不乏广渠路15号、前门等明星地块。

        “过去几年房地产企业大举圈地,储备土地已经可以支持今后一段时间的开发,另外紧缩的金融形势使得房企拿地的能力下降,而消费市场的低迷表现也导致尚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拿地积极性不高。”亚豪地产机构总经理王佩民对记者表示,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讲,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政府选择增加土地供应,并不划算。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这段时间土地出让低迷的回应是:“土地供应暂时断档是偶然的,此前几乎每一年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此次供地‘断档’并非政府刻意推迟土地入市时间。”

 

下半年集中放量需谨慎

 

        “财税两条线的制度导致地方财政一定程度上靠经营土地来支撑。”王佩民表示,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出让不可能无限期地推迟。

         上述结论与业内普遍舆论相似,第二季度末北京或将出现土地供应的高峰。

         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供应计划当中,第二季度尚有49块土地等待入市,加之目前已经公告等待出价的10幅地块,共有59块土地。

         据此前媒体报道,北京市有关部门已经将第二季度的土地供应列为“硬性指标”。然而,当记者电话质询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时,该中心工作人员称,目前内部尚未接到有关第二季度土地出让的硬性规定,对于同期土地出让计划能否顺利完成的提问,该中心工作人员并未回应。

          无独有偶,2007年北京市土地供应也遭遇了相似的问题。去年第二季度临近季末,北京尚有30块土地计划在该季度完成出让,而诸多原因没有形成供应的地块几乎全部被压缩到去年第四季度,岁末土地出让面积接近400公顷,占了全年总供应面积的近一半。多幅土地出让金在10亿元以上的交易均出现在此段时期。

         针对上述情况,业内人士认为,土地出让计划应该以年为单位,而在2007年年末及2008年年初巨量土地供应之后,北京市目前所面临的供地指标完成压力并不大,尤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土地供应应该呈现稳定回升,而不必突然放量。理由则是,“观望态度浓厚,突然加大土地供应,对市场的破坏是巨大的,其影响也将不仅限于土地市场,甚至会波及目前尚未回暖的楼市。”

         五月伊始,北京市土地市场供应再度启动,截至记者发稿,已经有10幅地块开始公开招标挂牌。最早一宗将于55日正式推向市场,而在515日第一笔交易完成时,对于尚在计划表中的那另外49块土地的命运,人们将得到更多评估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