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潮流行为 |
■中国房地产报
在去年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的城市发展会议上,委内瑞拉建筑师安东尼奥·奥乔亚严厉批评了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混乱,如在北京的马路上已经没有了散步的乐趣,人们走在马路上只是在做“机械运动”,“就只为了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其实何止北京,我一直认为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无路可走”。
比如我今天工作、生活的深圳,虽然只有短短27年的历史,却被视为中国城市化的先锋和典范。诚然,深圳城市发展之迅猛、城市面貌之洁净、城市秩序之规整、城市人口之活力,都是值得圈点之处。但只要在深圳的街道上走两步就知道,深圳表面的光鲜并不能掩饰其质地的冰冷,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之间的人也只能无奈地“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北京、深圳如此,上海、广州也好不到哪儿去,“无路可走”的尴尬以“180公里的速度”迅速向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蔓延。
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快”。快,意味着社会效率与活力。它的一些代表符号是汽车、公路、立交桥等。现代城市对这些工具或道具的过度推崇让“以人为本”理念的解读与例行宣扬成为“一腔废话”,其结果不但造成对城市轮廓的随意切割,破坏城市空间美感,还给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与“快”相对的“慢”,则体现出一个时代或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平与精神追求。其代表符号包括一些小尺度的街道、无栅栏的公园、开放式的广场、宽度宜人的人行道、闲适自由的城市步道等。可惜这些东西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简直像大观园里的男人一样稀缺。
一个完美的城市,一定是快与慢、大与小、物质与精神结合得非常好的城市。这种城市可能还没有出现,但是不可否认,世界上一些比较著名的城市至少已经做到了“局部实现”,比如巴黎。
看过影片《爱在日落巴黎时》,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几丝羡慕与遗憾。羡慕的是巴黎有那么多的大街小巷可走、可看、可玩、可赏,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国的各大城市,连自由的走路都变成了奢望。
(作者系深圳尚美佳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文案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