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城市人文 |
春节前后的南方雪灾已经渐行渐远,气象学家对这场大雪的解释是“‘拉尼娜’惹的祸”。表面看来的确如此,可仔细分析“拉尼娜”也是代人受过。
气象学家秦大河不久前专门做了一场题为《科学家看待气候变化》的报告,将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矛头直指城市化。
城市化加速、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这些扩展人类生存空间的手段,在带给人们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也让我们支付了巨大的成本,能源浪费、环境恶化、环保成难就是例证。
也许驾驭这样一个大话题,我的笔太小,权且就从小处说起。
在北京的写字楼里,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冬穿裙子夏穿棉”。有过写字楼体验的人都能广泛理解这种貌似幸福的痛苦。采暖季烧得过火的暖气带给我们的,除了浪费的罪恶感,更多的是排放过量造就的污浊空气与呼吸困难;夏季冷得过度的中央空调带给我们的除了反季节寒冷,更恐怖的是其对大气层致命的破坏。同事某君由沪至京工作,原以为比起上海的阴冷,北京的暖气会让他无比惬意,哪知冬季室内30℃的气温外加干燥让此君整夜在床上“烙饼”,严重失眠,几欲打道回府。他还没体验过夏季室内的“寒冷”,因此到那时再表同情不迟。
北方向来视水为稀缺,节水成为不少人的主动选择。可是,除了节水之外,对地表水的污染与治理不力,已经成为更大的环保问题。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本身就很少的几条水带难得见到清澈之时,路过之处常见赫然几个黑洞洞的排污口正对着河流在排污,排出的污水五颜六色,黑黑白白,黄黄绿绿,使本来就污浊的河水更加污浊。
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今年年初表示,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竣工,4月份,将有冀水进京,“给北京用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在北京缺水得到缓解的同时,如何提高水质,这个问题将继续与节水并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是在居民家中还是办公楼里,人们已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家用电器或电脑“开机容易关机难”。多数人认为,电源插头是否拔掉无关紧要,不会造成电浪费,“上班族”则嫌上班开机费时麻烦,干脆就不关。殊不知,就这一个小小的待机状态,也造成了大量电能的消耗。为了唤醒全民节能意识,去年9月,国家17个部委联合启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9月23日晚8点,全国7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集体熄灯半小时,旨在让大家体验能源紧张。
不知道,这半小时的黑暗体验,能否让大家建立节电的自觉性。不过我们知道,电力作为清洁能源,用来发电的却未必是清洁能源,巨大电力浪费的背后同样逃不开污染问题。那些提供能源的城市正在经受着污染持续与转型艰难的双重痛苦。这些,都在相互作用,怎容我们忽视?
其实,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找到解决之道。比如,针对冬季暖气过热这种能源浪费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分户计量来解决,但相关主管部门解释,分户式计量涉及到多部门协调及立法瓶颈;水污染的解决则需要城市政府在思想上切实重视起来,并持续监督与资金投入,可是这一切似乎永远停留在某个静止的点。
环保既是一个大政策,也是一个小话题,值得关注和深思的事情实在太多,其中的困难也不能尽述。不过,希望一直都在。
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专门提出成立环境保护部,以表国家解决可持续发展难题之决心。去年以来,关于节能的立法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用自上而下的立法意识,配合自下而上的自觉意识,中国的节能环保难题也许会变得不再那么“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