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碧桂园再发债融资5亿美元

(2008-02-26 14:22:34)
标签:

房产

分类: 公司报道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曾冬梅 广州报道

 碧桂园再发债融资5亿美元

碧桂园(2007.HK)完成了上市后的首次成功融资。217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发行不超过43.14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债券。这是继200710月首次发债遇阻之后,碧桂园再次尝试融资。

美林证券(新加坡)公司(Merrill Lynch (Singapore)Pte. Ltd.)担任此次可转债发行的主承销商。

业内认为,2008年是碧桂园地价款交付及开工面积的高峰期,上述金融产品是碧桂园在融资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为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量而做的创新尝试。

此次融资是碧桂园上市后第二次试图发债。去年10月末,碧桂园曾宣布拟发行15亿美元一次性还款的优先票据,后压缩至10亿美元,用于开发新项目和偿还中银香港15亿港元短期借款。但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涉嫌在部分城市“零地价拿地”的舆论压力影响,碧桂园原定的优先票据发行计划被推迟。

 

再次尝试融资

 

根据碧桂园公告,其将发行以人民币计值、以美元结算的可换股债券,共计不超过43.14亿元人民币,约合5.53亿美元,其中包括35.95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固定债券及7.19亿元人民币的选择性债券。

此次可转债期限5年,于2008222日起算,至2013年到期,年利息2.5%,每年分别在2月和8月半年期末以美元或美元等值等额支付。

碧桂园表示,有利于未来回购股份,股本掉期的做法有助于该公司对冲其股份于现时价格水平的波动。如果债券获转换,则新股份的实际发行价约14港元。

据介绍,该次债券发行所得的净额,一半将作为就对冲股价上升而订立掉期协议的抵押资金,2亿美元用于偿还现有债项,余款将作新项目开发及一般公司用途。公告还提及,如果市场认购反映理想,可加码增发7.19亿元人民币债券,初步换股价为9.05港元,集资净额最多增至约45.75亿港元。

碧桂园用“高度创新且富策略性的融资交易”形容这次可换股债券的发行,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拓宽其国际投资者基础,并使该公司可以以具吸引力的融资成本筹集资金。

道亨证券的研究员认为,“人民币债券+股本掉期”的组合在金融市场确实比较少见,也算是碧桂园的创新之举。

“虽然是很复杂的做法,但目的很明显,表明碧桂园对自己的股价和年度利润完成信心十足。”该研究员分析,此次债券选择在新加坡发行,很可能是因为该市场主要面对中东地区的投资者,受次贷影响较小。

据了解,碧桂园并不是第一家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产企业,2007年,合生创展、新世界中国便曾分别发行了18亿元和3亿美元的人民币债券。

“在外资进入门槛提高、人民币升值日益看好的前提下,发行人民币债券无疑能提高债券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也能为融资困难的国内地产企业提供一条蹊径。”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

220日,雅居乐的有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公司未来会做与人民币有关的融资计划,但不考虑碧桂园这种可换股债券,因为股价未见底。

 

资金需求高峰期

 

2007年,借助上市筹得的巨额资金,碧桂园的势力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土地储备的排名也跃升至全国第一。一位接近碧桂园的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碧桂园将处于“土地出让金支付和开工面积的高峰期”。

据了解,2007年,碧桂园共新增了建筑面积35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按支付地价款的周期算,今年将会是一个集中结算期。

而根据碧桂园公开的资料,2008年,预计该公司新报建及开工的可建面积约为1600万平方米,2007年则有超过2000万平方米的在建面积。

“但去年的可能没完成,会有一部分推到今年。”上述接近碧桂园人士表示,今年碧桂园对资金的需求将会显得更为迫切。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国内和国际的融资环境对地产企业而言都不是很乐观,为了维持生命线,开发商们将各出奇招。

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认为,碧桂园此次发行可换股债券是符合目前市场环境的一种权宜之计,是“新环境下,新融资方式的尝试”。

上述道亨证券研究员表示,虽然金融市场的形势还未向对地产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具备独特经营模式的开发商依然受投资者追捧。近期投行又开始追捧碧桂园,一方面是因为该公司在春节期间的销售业绩不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碧桂园的低价产品策略在高房价时代具有很强竞争力。

“发债后,碧桂园的负债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在行业里是很低的水平。”该研究员认为,此次发债后,碧桂园今年将可能尝试多种融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