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封面故事 |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方帅 北京报道
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的这场雪灾,拉响了王永红心中的红色警报。这位中弘集团总裁在看到雪灾报道后的第3天,便通过全国青联向民政部,并经北京市朝阳区、怀柔区、平谷区政府等向我国雨雪冰冻灾区捐赠价值2000万元的救灾物资。
这并非房地产行业的个别捐赠行为。据民政部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资料显示,中国海外集团、碧桂园、富力地产、世茂集团、万达集团、SOHO中国、华润地产、世茂集团、世纪金源、合生创展等也纷纷捐款。
这些权威部门的资料消除了此前外界认为开发商在雪灾中“集体失踪”的误读,同时也为“开发商缺少社会责任”正了名。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面对此次救灾和灾后重建,大多数开发商都采取了积极态度,并通过捐款、捐物等不同方式,投身到这场社会慈善活动中。企业这种理性的表达方式,超越了慈善家的个人行为,也是今后房地产行业在对待公益活动中的一种常态选择。
地产企业没缺位
2008年2月4日,民政部救灾司披露,截至1月31日,持续20多天雨雪灾害天气给我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37.9亿元;因雪灾死亡60人,需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害房屋86.2万间。
江西是重灾区之一,也是王永红的家乡,家乡一些地区的房屋倒塌,触动了这位致力于“盖好房子”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人道精神。
“公司只开了一个简短的董事会,便决定出资2000万元,为赈灾奉献绵薄之力。”中弘集团执行总裁陈梁回忆。
为在春节前尽快将这批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中弘集团通过多种渠道紧急筹措物资。
陈梁说:“当时物资短缺,我们来不及多想就当即决定,从海外进口羽绒服,抢时间给民众送出温暖。”
民政部救灾司慈善协调处处长郑远长对中弘集团在这次赈灾中的快速反应印象深刻,他认为,“截至目前,在通过民政部直接捐赠的开发商中,中弘集团是捐款最多的一家企业。”
捐赠仪式上,各级地方民政部门也对中弘集团的善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举诠释了一个成功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独具特色的财富价值观和一个优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陈梁说,虽然这些善款与灾区损失相比可能杯水车薪,但它代表了中弘集团对灾区父老乡亲的一片赤诚之心。
低调捐款不张扬
值得注意的是,与电力、通讯、流通、金融行业大张旗鼓的捐款相比,此次地产行业的赈灾选择了低调,这也是外界对房企在这场救灾中“集体失踪”误读的原因。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张汉兴告诉记者,不光房企,中华慈善总会接到的其他行业雪灾捐赠也并不很多,因为此次捐款大多通过政府的统一渠道。
郑远长印证了这种说法:“这次捐赠主要通过民政部。”另外,房地产行业的捐款数字也暂时没统计出来,因为捐赠还远未结束,还会有企业陆续向民政部的公开账号汇款。
而参与捐款的开发商也大多数婉言谢绝了采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说:参与捐款没什么值得声张的,所以也没必要大张旗鼓。
实际上,本报从不同渠道获悉,此次房企的救灾反应很快,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
中国海外集团副董事长孔庆平表示,选择捐款给乐施会,主要因该机构有完善的受捐派送系统,这样可以将捐款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公益事业的公开、透明,真正做到“救到难处,赈到实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葛道顺认为,慈善事业对企业来说,不是简单做“秀”,眼下地产行业已经逐渐懂得,低调履行社会责任比标榜功绩更重要,同时,这种行为不仅要体现“爱心”,也意味着“市场”。因为只有短期的捐赠公益事业变成长期的投资“慈善市场”,才能获得来自政府、社会、企业、员工四方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