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分类: 公司报道 |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四川省最大的民营房地产开发商成都置信实业集团(以下简称:成都置信)有可能与其前财务顾问对簿公堂,第二被告将是成都置信与凯德置地集团的合资公司四川置信凯德实业有限公司。凯德置地是亚洲最大的上市房地产开发商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
北京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认为,它在为成都置信担任财务顾问期间为其引入凯德置地高达10.9亿元的投资,但后者拒绝支付合同约定的超过4000万元的佣金。
东方高圣是国内颇具名气的投资银行,为包括壳牌石油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提供投资服务,其董事长陈明键同时兼任《中国并购评论》杂志的总编。在2004年4月万通地产与泰达集团的股权并购交易中,正是这家中介服务商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12月10日,双方的争端首次高调浮出水面。东方高圣在北京举行的情况说明会上,对媒体提供了相关文件,并称决心放弃一年来息事宁人、台下协调的态度,将与成都置信对簿公堂。12月13日,东方高圣再度举行小范围的情况说明会,向与会媒体展示了包括双方2005年签订的协议在内的相关文件。
在外界看来,2006年成都置信与凯德置地的合作一向被认为是内地地产民企成功吸引境外资本垂青的经典案例。但这家以信用著称的开发商在引入国际合作伙伴过程中,是否遵守合约和商业惯例,可能要在法庭上才能水落石出。
然而,上述风波显示,风光背后另有别样风景。对于传出拟筹备上市消息的成都置信而言,一场意外之讼正慢慢袭来,而一旦诉讼启动,四川置信凯德实业有限公司很可能作为第二被告卷入。
联姻之媒
根据东方高圣在情况说明会上提供的财务公文协议书,2005年4月17日,成都置信聘请东方高圣作为惟一的财务顾问,由后者为其负责引入外部的战略投资者。
双方的这一合作在成都置信内部被称为“芙蓉项目”——这一名字因成都置信在成都市的代表作品芙蓉古城而得名。
陈明键说,当时成都置信因在房地产和汽车等多个领域大幅扩张,随着宏观调控开始,资金链开始吃紧,急于通过股权投资或者过桥贷款等形式维持企业的资金链。
在财务顾问协议书中,其中关于成功佣金的数额及支付办法条款约定:一、按战略投资者以增资方式或股权转让方式实际进入成都置信账户总额的4%;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东方高圣(乙方)应成都置信(甲方)要求引入过桥资金,则按引入过桥资金总额的1%收取成功佣金。
协议还规定,东方高圣作为服务商的收入由三部分构成:启动资金、工作费用、成功佣金。其中启动资金共10万元,工作费用共40万元,按照陈明键的说法,东方高圣目前仅获得了30万元。
4%的成功佣金显然高于投行成功佣金2.5%~3.5%的惯例。陈明键称,双方首次接触时,他自己还未见成都置信董事长杨毫本人,双方财务顾问协议已经草签,“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成都置信的资金形势非常紧张,另外,它也未能想到最后居然能够融那么多的资金。”陈说。
成都置信与东方高圣的合同期限只有1年,当合同接近期满时,成都置信和凯德置地股权并购的合作谈判还在继续。但成都置信和东方高圣就续约的佣金比例问题产生了分歧,成都置信希望将佣金改为投资额的2%,遭到东方高圣的拒绝。
2006年4月13日,在合同终结的前4天,陈明键接到刚刚从新加坡归来的杨毫的电话,后者称,由于双方谈判已破裂,项目中止,不再需要东方高圣的服务,双方没有继续续约。随后,双方高层联系中断。
根据当地媒体资料显示,2006年4月23日,在成都本地的一次春季房交会期间,成都置信与凯德置地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以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凯德置地向合资公司注入10.9亿元人民币。
一个月后的5月30日,双方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凯德置地的母公司嘉德置地在其官方网站上予以公告。同年10月25日,双方注册资本金达7亿元的合资公司四川置信凯德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四川置信凯德成立前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亲临成都,更是衬托出此笔交易的商业价值,一时间风光无限。
陈明键认为,成都置信和凯德置地达成的协议与其作为财务顾问提供的协议框架完全一致。陈明键介绍说,在这笔总额达10.9亿元的交易中,东方高圣在幕后奔忙一年有余,为成都置信提供了远期资本计划、企业理念设计、公司资产重新估值、股权并购框架以及各种融资会谈安排等一系列服务,在最终交易达成中所起作用至关重要。
但是,成都置信否认东方高圣在谈判最后时刻的“关键”角色,仅仅愿意再支付东方高圣20万元的工作费用,共计30万元。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致电杨毫本人,在电话里,他表示自己并不了解相关情况,随后匆匆挂断电话。
在此前记者试图联系杨毫的电话中,杨毫本人并未表现出正面回应的意愿,成都置信副总裁唐名琏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也表示自己不太清楚整个事情的原委。
距离法庭的最后一步
陈明键对这“最后的十天”发生的戏剧性变化表示愤怒。他坚持认为,公司为了这笔交易的最终达成做出了很多工作,仅整理出的文字就过百万字,堆积的文件达一人之高。
“从整个过程看,东方高圣辅导成都置信完成了凯德置地的尽职调查问卷,收集置信集团十余个项目公司在土地、财务与法律等方面的一手资料,开展了对成都置信集团整体的估值工作,并使用标准的财务语言使凯德认可置信的投资价值。3月底4月初,东方高圣的估值工作基本完成,并向客户移交了工作成果,这一工作成果也得到了交易双方的认可,各方都认为可在上半年达成合作协议。”
在向媒体提供的声明中,东方高圣有如上的表述。
但是,陈明键承认,成都置信与凯德置地最初相见,并非自己公司从中撮合而识。根据公开资料,交易双方高层是在2005年10月重庆市政府举办的一次招商会上相识。据杨毫本人在事后的交易庆祝典礼上称,“联姻确实是‘一见钟情’,从认识到结合仅花了3个月,但我们都是成年人,这可绝不是一场儿戏。”
在谈及对方为何拒绝支付佣金时,陈明键表示,对方的一大理由是双方的财务顾问协议已经过了有效期。“但是,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有效期内形成的权利并不随合同终止而灭失。”
自2006年4月13日后,双方的高层联系开始中断。得悉成都置信和凯德置地达成交易之后,陈明键的气愤可想而知。
随后,东方高圣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成都置信支付成功佣金,均未得到正面回应。陈明键回忆说,他与其董事长杨毫多次约见,均未成功。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也找了很多熟人与杨毫本人联系,与之沟通,希望能够在台下使事情得到解决。但是这些努力并无任何效果。”
11月上旬,戏剧性的场面发生在成都双流机场,陈明键约见杨毫未果,却在成都回京的飞机上偶遇杨毫,后者先前称自己在美国出差。但这次偶遇并未达成任何和解意向。
在2007年11月的律师沟通中,成都置信仍然仅愿意支付剩余的20万元工作费,“我不是讨饭的。”陈明键说,东方高圣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该提议。
2007年12月10日的媒体说明会后,东方高圣接到曾经担任“芙蓉项目”成都置信方面联系人邓兴的电话,称希望坐下来谈谈。截止到本报发稿前,东方高圣称双方并未继续接触。
陈明键表示,即使在对外公开双方的矛盾之后,他仍然保持开放的心态,希望能与成都置信达成私下和解。但是至本报截稿,这种类似通过媒体喊话的行为尚未收到成都置信方面的回应。
“这件事实在欺人太甚,我们已经准备好为中国的并购服务业打一场官司。”陈明键激动异常,他挥舞着手臂说,“知识的价值应当被尊重。”(本报将对事件进展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