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见习记者 田静雯 广州报道
广州将以更严格的“宜居”目标要求自己。
近日,《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下称2020城市规划)出台,计划着重对广州未来在住宅、生态、交通、历史文物保护、村庄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项战略发展定位。
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住房发展基本达到总量平衡,结构合理。
广州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叶浩军向媒体介绍了“城乡空间体系与空间发展战略”、“新城建设”、“新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的初步设想。
方案提出,构筑“主中心——副中心——中心镇、小城镇——村庄”的城乡空间体系,将市域划分为七个分区:主中心分区、花都分区、番禺分区、东部分区、南沙分区、从化分区、增城分区。
此外,还划分了51个城镇发展组团,规划了“两轴两带”的空间发展走廊。
目标:人均30平方米
根据规划,广州将分3个阶段实现该规划中所规定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的目标,2010年实现25平方米,2015年实现28平方米,最后到2020年实现30平方米。住房用地增量约为:2011~2015年2100公顷;2016~2020年2200公顷。住房建筑面积增量为:2011~2015年5500万平方米,2016~2020年6000万平方米。
规划期内,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中心六区规划建设新社区住房2.49~2.94万套,建筑面积199~235万平方米。用地主要来源于闲置用地、旧城更新与改造项目用地、“退二进三”置换用地、政府储备用地、以及黄埔大沙东地区部分建设用地。另外番禺、花都、萝岗等副中心区也各建设1万套左右的住房。预计2011~2015年广州建设新社区住房约7.1~8.4万套,建筑面积约569~670万平方米,以满足市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新社区建设所满足的群体主要为低收入及特困户家庭,但是2020的战略规划中,新社区将用于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明确地表达出新社区将惠及更多市民。”广州市规划局编研中心专家、金沙洲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健博士表示,政府的投入是主导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因素之一,虽然金沙洲已经解决了至少5000多户双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但他认为,政府的投入还是不够的。
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个月高0.7个百分点。而广州无论是新房价格还是二手房价格涨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涨幅。
专家指出,广州作为中国的宜居城市,目前涨幅较慢的房价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而此次规划的出台,再一次充分说明了广州一直是以“宜居城市”的标准来进行自我衡量。
步行500米即是公园
广州的生态符号就是一山一水:白云山与珠江水。但住在广州的人都能体会到要近距离接触山水的风情却不那么容易,而市区里的公园基本也是在要搭乘公车的距离之外。
这样的情况在2020年将得到改善。新的城市规划中规定,到2020年,每个城市发展组团拥有一个大于20公顷的市级综合公园,公共绿地布局与居民住宅平衡分布,居民步行300~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居住区公园或街道小游园。对于成片改造的旧城区或者工业用地置换项目,应按照新建项目标准落实好公共绿地的配置标准。对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应结合危旧房改造,拆除部分质量不佳的破旧建筑开辟休息绿地。
规划还对遍布城区、呈现黑面目的旧河道做出复兴河网水系的计划。以水质污染治理、堤岸生态化等多种手段,整治全市的河道水系,恢复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重现南国水乡的特色城市风貌。中心城区河道,除截污还清外,还要拓宽沿岸绿化景观带,建设多层次、立体的风景观赏河道,建设北部人工湖水系系统,补充河道水源,进一步扩大水面面积。重点保护流溪河、东江的水源地。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在2020城市规划中首次把与周边城市的协调纳入到总规划中。“珠江的上游在佛山,如果佛山水段的水质没有保障,那么广州的水源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以前都是关上门来做规划,现在政府也认识到加强城市沟通的重要性。把城市间的协调纳入到规划中,体现了城市发展观的进步,也是发展区域性大城市的需要。”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勇博士表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