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笑一
上海报道
“文远楼的节能改造,就是为了综合运用生态技术,为今后世博会老厂房节能改造做试点。”近日,担任着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向记者表示。作为全国老建筑节能改造的样板、“生态世博”先行示范项目,同济大学文远楼先进的节能技术将有望推广到世博会老厂房的改造中。
创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先河
据了解,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是全国惟一的一栋包豪斯风格的历史文化建筑,拥有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其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作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历史保护建筑更新改造示范工程、“生态世博”先行示范项目,文远楼今年5月中节能改造已正式完毕。
这一改造工程是由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携同德国著名的伦瑞克工业技术大学节能建筑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卡耐基梅隆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完成,改造后的文远楼节能效率和技术水平已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另外,它的改造还能为最新的生态节能技术和产品提供展示平台。
“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改造在我国尚无先例,文远楼可以说是创此先河。在生态更新方面尝试节能改造后,文远楼仅照明一项一年可节能30%,整体节能将达到60%~70%。”吴志强透露。
“文远楼生态节能改造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一栋历史保护建筑满足当前的舒适需求。”吴志强告诉记者,以往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法已经被证明大量消耗能源,同时与我国当今的节约型社会发展政策不符,不适用于该项目。“此外,中央空调系统需要很大的设备安装空间,这也和文远楼本身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不符,因此文远楼的改造须探索一种新的方式。”
聚集最新技术与产品
据吴志强介绍,文远楼改造主要包括采暖、制冷和通风的低能源消耗,以及温和舒适的室内环境气候。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最优化利用所在地的土地、地下水、太阳辐射等一系列自然资源。
文远楼的节能改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使用高效保温材料来达到节能效应。这其中包括采用基于德国巴斯夫聚氨酯的产品,也就是著名的巴斯夫“三升房”概念的基础材料。
据介绍,“三升房”是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在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因其每年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升(相当于当量煤约4.5千克)而得名。改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截热技术等措施。与改造前相比,采暖耗油量从20升降到了3升,如按100平方米的公寓测算,每年取暖费可从人民币5400元降至770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七分之一,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环保价值。
“文远楼的节能改造不是采用外墙“穿棉袄”的方法,而是采取为内墙穿“内衣”的形式,改善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吴志强为记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内墙穿2厘米的内衣,就可以达到在外墙穿8厘米棉袄的保温程度。此外,无论你处在房间的朝阳面或是阴凉面,都能感受到同样的舒适温度。”
而文远楼此次改造,外保温部分更多的是采用拜耳材料科技为其提供的BaySystems(拜耳全球聚氨酯系统)热绝缘材料解决方案。拜耳材料聚氨酯BaySystems亚太区硬泡系统料市场总监贾思力介绍,拜耳材料科技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卓越的热绝缘特性,“与软木或纤维材料相比能节约三倍的能源;与发泡或挤出聚苯乙烯相比能节约两倍的能源。”
吴志强还告诉记者,针对不同使用空间分组进行空调设计,将不同的降温和供热系统应用于不同的功能区,太阳能的利用、土壤中热量的传输也是文远楼节能规划的重点。从地下100多米取水在楼内循环,利用地下水恒温也将使建筑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此外,西门子公司向文远楼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节能楼宇管理系统,可以对文远楼空调暖通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根据室内人员的活动情况自动决定新风量的排放,并可自动控制房间空调系统的开启与关闭。
“改造后的文远楼不仅汇聚了最新的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改造的总体设计和专项设计中还预留了大量的管道接口,最新性能的空调和其他设备,可以随时更新上去,让文远楼成为永续的绿色建筑。”吴志强介绍,“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建筑的节能改造,这类建筑的节能改造一旦得到突破,将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
加载中,请稍候......